🎧|不吃油比較不會胖? 醫師教你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巧 有效「啟動代謝力」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記者陳慶安/台北報導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埔里「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表示,現代人因生活忙碌、外食多和壓力大,導致代謝力下降。建議透過「好醣、好油、高纖、優質蛋白質」的飲食結構,提升身體代謝力。(圖/123RF)

不是年紀大才會代謝差,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19歲以上成人的代謝症候群比例高達三成,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代謝力亮紅燈,增加日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會。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埔里「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表示,現代人因生活忙碌、外食多、缺乏運動和壓力大,導致代謝力下降日益普遍。建議透過「好醣、好油、高纖、優質蛋白質」的飲食結構,提升身體代謝力。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每四人就有一人代謝力亮紅燈 早期介入可延緩老化

台灣可能有大約500到600萬的成年人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然而在健保署的「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中,20至70歲收案件數卻不到50萬人,顯示還有許多介入空間。陳宏麟指出,早期積極的介入不僅是處理三高,更重要的是延緩老化、維持身體活力,避免未來器官發生問題。

「代謝力是指身體將吃下去的東西有效轉換成能量的能力。」陳宏麟解釋,若是腰圍、空腹血糖、血壓、血脂、好的膽固醇(HDL)五項指標中有三項或以上異常,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開始。

血糖像股市 穩定才是關鍵

陳宏麟形容,血糖就像股市一樣,是不斷波動的。血糖過高會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傷害全身器官,過低則可能危及生命。目前的糖尿病治療重點是希望將血糖維持在「Time in Range」(TIR),即血糖值落於70到180mg/dL範圍中。

儘管藥物可以協助糖友控糖,但飲食習慣如進食順序、食物選擇等,也會決定血糖波動的方向。然而根據調查,近四成五的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認知是錯誤的。

不吃油、只吃水果更健康?醫師破解三大飲食迷思

陳宏麟表示,若是腰圍、空腹血糖、血壓、血脂、好的膽固醇(HDL)五項指標中有三項或以上異常,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開始。記者曾吉松/攝影

陳宏麟分享,在門診中常見的飲食迷思包括:認為不吃飯只吃水果更健康,但即使沒有血糖問題,水果中的果糖也會造成更大的血糖波動;不吃油比較不會胖,事實上,好油能更幫助代謝穩定;代糖飲料可以隨便喝,過多反而會改變腸道菌,進而影響的消化吸收。

醫師教你「代謝友善吃法」

除了糖友需要透過飲食控制血糖,越來越多人重視身材管理,希望透過飲食調整,增加代謝力。而陳宏麟近期參與的佳格全民好代謝運動中,就是在倡議透過飲食中使用「好醣」、「好油」、「高纖」、「優質蛋白質」來幫助啟動代謝力或者控制代謝症候群。

好醣可選擇原型食物、且升糖指數較低的燕麥、地瓜、糙米等;好油選橄欖油、苦茶油等;蛋白質則魚、肉、蛋、奶皆可。「肌肉量的維持很重要。」陳宏麟解釋,運動加上好的蛋白質,才能達到減脂增肌的效果。

此外,在進食順序上,可先吃蔬菜和蛋白質,例如青菜炒肉絲或青菜炒豆干等,後搭配飯等主食,讓血糖波動更平穩。「每天改變一個小習慣,都能讓你逆齡代謝。」陳宏麟真摯地說。

陳宏麟小檔案

現職: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

埔里「陳宏麟診所」院長

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及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

南投縣衛生局埔里鎮衛生所醫師兼主任

學歷:

長庚醫學大學醫學院副研究員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技術學系及醫學研究所

Podcast工作人員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蔡怡真

主持人:蔡怡真、陳慶安

音訊剪輯:陳函

腳本撰寫:陳慶安

音訊錄製:蘇湘雲

特別感謝: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

代謝症候群 優質蛋白質 血糖值 飲食控制 糖尿病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