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癌症論壇/罹患「這種」早期肺癌,癌症復發、轉移風險較高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醫師觀察到,不少早期肺癌病患常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同於晚期肺癌病患的壓力源多來自「病情是否有藥可醫?」,早期肺癌病患多半擔心上述開刀風險、癌症復發等問題。圖/AI生成

「黃醫師,開刀,會不會怎麼樣啊?」、「開完刀後,還會復發嗎?」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醫師觀察到,不少早期肺癌病患常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同於晚期肺癌病患的壓力源多來自「病情是否有藥可醫?會不會很快就要和親人說再見?」,早期肺癌病患多半擔心上述開刀風險、癌症復發等問題,每當遇到病患不安提問,黃俊耀醫師總是耐心解說,並以最新研究數據為基礎,提供病患有效策略,幫助降低復發風險。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肺癌病患有EGFR基因突變,復發轉移風險較高

黃俊耀醫師指出,肺癌復發風險高低,與期別有關,如果是第一期,接受手術治療後,五年內復發風險將近四成,如果是第二期,大約五、六成,到了第三期,五年內復發風險約七、八成,兩年內為復發高峰期。門診中,甚至有病患沒有及早採取行動,手術後半年內癌症便復發,甚至轉移。

「有EGFR基因突變,癌細胞比較容易遠端腦轉移!」黃俊耀醫師分析,肺癌病患中,約一半帶有EGFR基因突變,其中六成為女性,如果病患帶有EGFR基因突變,復發、遠端腦轉移風險較高。

術後輔助治療,降低復發風險

黃俊耀醫師提醒,早期肺癌病患手術後,仍有復發風險,因此建議做基因檢測,再依檢測結果,評估、選擇術後輔助治療選項,以降低復發機率。若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可考慮在術後接續使用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國際研究顯示,肺癌病患若進行術後標靶治療,可降低復發機率、以及腦轉移風險也會減少。若基因檢測結果為ALK基因突變,也有相對應有效的標靶藥物可供治療。標靶藥物常見副作用包括皮膚炎、甲溝炎、腹瀉及口角炎,若能及早發現,透過適當的藥物,即可有效控制、改善。

此外,少數病患可能有肝功能異常、肝炎等問題,需要每一到三個月進行肝功能檢查,這樣才能及早發現、掌握情況。由於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治療期間應遵循醫療團隊的指導,密切監測療效、副作用,以確保安全用藥。

在黃俊耀醫師印象中,曾有四十三歲中壯年肺癌男性病患,原本心情非常徬徨,也不太願意用藥治療,後來了解術後輔助治療可幫助降低復發風險,便決定開刀後採用術後標靶治療。用藥三年來,身體情況一直維持穩定,因為癌症沒有復發,他也可以更專注於工作,並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醫療團隊神隊友,為病患提供有力支持

事實上,不少中壯年肺癌病患為家庭重要支柱,有些是有長輩要照顧,也有人還肩負照顧家庭、配偶、養育小孩等責任,面對病患的焦慮、無助情緒,黃俊耀醫師除了專注傾聽病患傾訴,也會針對心肺功能等項目,安排一系列檢查,同時,並為病患擬訂個人化治療策略,讓病患安心。

不僅如此,醫院的專科護理師、癌症個管師也都會與病患進行討論、給予中肯建議,當發現病患非常焦慮、心情低落,或有輕生念頭,也會安排身心科醫師和心理諮商師提供幫助,帶領病患紓壓、穩定情緒,「當該做的安排,都安排好,情緒穩定下來,病患才會靜下心好好接受治療。」

醫病攜手,打擊癌症更有勝算把握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醫師指出,肺癌復發風險高低,與期別有關,如果是第一期,接受手術治療後,五年內復發風險將近四成,如果是第二期,大約五、六成,到了第三期,五年內復發風險約七、八成,兩年內為復發高峰期。記者曾吉松/攝影

黃俊耀醫師提醒,病患接受開刀以及後續治療後,即使療程結束,也要定期回診、追蹤,一發現有頭昏、頭暈、走路無法走直線或其他異常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以釐清病情,只要好好和醫師溝通、達成共識,且配合醫師治療策略,抗癌之路,就會有更多勝算把握,存活希望也會大幅提升。

我們還可以為癌症病人做什麼?

鼓勵病患好好配合醫師,醫師會根據世界最新治療準則做計劃,雙方達成共識、好好治療,就會有希望。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

論壇時間:免費參加

●4月12日(六)9:00-16:15(8:30開放入場)

●4月13日(日)9:00-12:00(8:30開放入場)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A2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2樓)

工作坊時間:(二擇一,一場一百元)

●4月13日(日)14:00-16:00(13:30開放入場)

【癌友吃出好營養】 政大公企中心A939會議教室

【癌後運動處方 有動「5」保庇】 政大公企中心 A937會議教室

電話報名:02-8692-5588轉5616、2622

網路報名: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health_2025cancer-171

黃俊耀小檔案

現職: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經歷:

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肺癌治療召集人暨研究部臨床研究中心主任

長庚紀念醫院胸腔一科主治醫師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Podcast工作人員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蔡怡真

主持人:蔡怡真

音訊剪輯:陳函

腳本撰寫:蘇湘雲

音訊錄製:蘇湘雲

特別感謝:台北慈濟醫院

輔助治療 復發 基因突變 風險 晚期肺癌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