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來回6小時也要看他診!長庚心臟權威程文俊:慢性共病照護複雜需注意【慢病放大鏡Podcast-心腎糖系列1】
從醫40多年,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立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內心臟內科權威程文俊與不少患者建立了深厚的關係,曾有年輕慢性病患堅持在他的診間追蹤病情數年,跟著程文俊從基隆長庚醫院「轉調」林口長庚醫院。程文俊表示,國內人口老化,慢性病問題越來越嚴重。他提出建議,除了發展整合醫療、結合科技發展慢性病風險預測系統,也要透過醫病關係的建立,與患者手把手共同落實慢性疾病控制。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慢病患者長期追蹤 建立深厚情誼
慢性疾病病程長,患者長期在醫院回診,與醫師累積了深厚情誼。程文俊說,曾經有位年輕患者,同時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初次就診時是在基隆長庚醫院,後來程文俊由基隆長庚轉調林口長庚接任院長,因為多重共病情況相對複雜,即使路程遙遠,患者仍在程文俊的門診持續追蹤數年,目前病情穩定。
另一位讓程文俊印象深刻的患者,是來自桃園復興鄉山區的單親原住民媽媽,每次回診來回交通時間就要6小時,但患者基於信賴,仍堅持要在程文俊的門診就醫。他表示,類似案例還有很多,只要站在病人的立場為其著想,醫病關係的連結就能長久,也能幫助提升醫囑遵從率,讓慢病狀況獲得更好控制。
超高齡社會來襲 慢性病共病眾多 應發展整合醫療
程文俊表示,少子化及高齡化的雙重夾擊,讓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平均壽命也有所延長,「顯然慢性病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他指出,台灣糖尿病人口逾200萬,高膽固醇的患者也有400餘萬,高血壓患者則有500多萬,成年人口體重過重及肥胖者,比例更是高達50.3%。程文俊直言,加速攀升的慢性病罹病人數,需要各界共同解決。
程文俊說,隨著社會人口老化,醫院應該發展整合醫療。長庚體系醫療院所就把慢性病相關科別整合在醫院的同區、同樓層,減少病患流動。程文俊指出,醫師考量病患辛苦奔波,也會協助民眾加掛所需科別,或調整檢驗時間安排,讓患者到醫院時先做檢查,進診間時就可以看報告。程文俊強調,自己要求醫師要有同理心,在醫院中打造溫暖氛圍,盡量協助病人。
智慧醫療將取代醫師?程文俊:人性還在就有價值
不過,程文俊表示,在朝向智慧化的同時,更要重視醫療的人性化,「醫療一定要有接觸,病人跟醫師之間的接觸,永遠沒辦法透過機器來做,智慧化是未來一定要走的路,但是人性化也非常重要,這兩件事應該互補。」
程文俊說,醫病關係的重點是信賴、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外界議論,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工作,甚至有天醫師工作也可能面臨威脅。他則認為,人工智慧無法取代任何職業,「它可能可以取代一部分,但你可以發展另一部分出來,只要人性還在,都有它的價值。」
慢性病管理就像爬山 程文俊:持之以恆、建立習慣
基隆長庚三十週年時,程文俊率領全院同仁一起爬玉山。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爬山,原先同事建議他應該先在台北市周圍山域練習,後因公務繁忙,毫無準備就直接上了玉山,連在山中遇到的原住民都稱他實在太厲害。
程文俊回憶,第一天先去爬玉山前峰,「很陡,而且都是巨石。」下山後到排雲山莊休息,第二天凌晨,再次出發前往玉山主峰。他笑稱,前峰爬下來腳就痠了,還要再爬主峰,相當的吃力,但自己是院長,又負責帶隊,必須硬著頭皮堅持到底,下山後近一週的時間都「鐵腿」。爬玉山的經驗,讓長庚體系同仁得到激勵,相約一年爬一個國家的最高山,可惜隔年爬完日本富士山後,程文俊因調任林口長庚,業務繁忙,第三年的馬來西亞「神峰」之旅,遲遲無法成行。他笑稱,「現在做夢都在爬山。」
「爬山的最大感觸,是只要設定目標,即使是難以達成的目標,也會致力去達成。」程文俊說,為了要爬山,有些同事開始健走當作練習,「連帶效應被帶起來,變成有運動習慣的人。」他表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也是如此,需要毅力,要持之以恆、建立習慣。
程文俊小檔案
現職: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
長庚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
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基隆長庚醫院院長
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心臟內科研究員
Podcast工作人員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王柏云
主持人:林琮恩
音訊剪輯:高啟書
腳本撰寫:林琮恩
音訊錄製:馮樹妍
特別感謝: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
推薦文章
-
坐著60分鐘後步行10分鐘就能降血壓 且從這個時期就要開始做
-
中年抗衰老10策略!早餐吃顆蛋、不要常和另一半吵架都有助提升記憶力!
-
腿部肌膚光滑又無毛先別高興 醫師示警可能是心臟病前兆
-
每天多運動5分鐘就能改善高血壓 研究: 一定要做「比走路更劇烈的運動」
-
降血糖甩壞膽固醇…芭樂削皮吃更健康?醫師教從食物飲食概念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