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退休族節稅7策略!勞退自提、股利所得…先規畫都能減稅
40-60歲族群正值退休規劃關鍵期,也正是收入高峰期也是稅負最重時期。此階段的你,能夠聰明運用扣除額、免稅額、節稅工具,減少稅金支出=增加可投資的資金,就能有效提升退休後的財務安全與現金流。
以下分為退休準備與節稅兩大面向,說明如何規劃:
退休準備
退休準備分為現金流、稅負、保險三重點:
1. 穩定現金流與多元資產配置
• 退休規劃應以「風險管理、穩定收入、長期增值」為核心,搭配多元資產(如債券、ETF、保險、不動產)。
• 預先設定退休目標與預算,計算預計退休年齡、每月所需生活費,推估總資產需求。
2. 退休金提領與稅負規劃
• 勞保年金(老年給付)屬保險給付,全額免稅。
• 勞工退休金(勞退新制)則須申報綜所稅,分為一次領與分期領兩種計算方式:
💼 領取方式 | 🧾 免稅額度(2025年) | 💸 超過免稅額的課稅方式 |
---|---|---|
一次領 | 19.8 萬元 × 服務年資 | ‧ 超過部分:課稅 50% ‧ 再超過部分:課稅 100%
|
分期(月領) | 每年 85.9 萬元免稅 | ‧ 超過部分納入當年綜合所得稅課稅 |
• 分期領稅負較輕:若退休金總額高,建議分期領,分散稅負壓力。
• 自提6%勞退專戶:在職時自提6%薪資進勞退專戶,可當年節稅,退休時再計入退職所得。
3. 善用保險
• 風險管理:規劃好醫療及長照保險,有能力時先預備,退休時,才不會動用到老本,影響退休生活。
• 生存或年金保險可創造源源不絕的確定給付現金流,確保退休金生活。
• 人身保險身故給付,要保人及受益人不同人之保險死亡給付3,740萬(每戶申報)額度內不課最低稅負制,並可作為財富傳承、贈與稅規劃工具。
• 綜合所得稅列舉扣除額每人每年可扣除24,000元保險費(全民健保不受限)。
準退休族節稅7策略
1. 勞退自提6%
每月主動自提6%薪資進入勞退專戶,不計入當年度薪資所得,可直接降低綜所稅課稅基礎。例如夫妻各自月薪5萬元,自提6%即每人每年可扣抵3.6萬元,兩人合計7.2萬元,以5%稅率計算,一年可省下約3,600元稅金。
2. 善用扶養親屬免稅額
有符合條件的父母、子女或其他親屬可列為扶養人,每人每年可增加9.7萬(70歲以上14.55萬)免稅額。兄弟姊妹間需協調好,避免重複申報。且扶養親屬可給高所得者申報,節稅效果更有利。
3. 列舉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
• 房租支出:2025年起,房租特別扣除額調高至18萬元,最高可省稅9,000元(稅率5%計算),需檢附租賃契約等證明【當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適用稅率在20%以上(含20%)、股利按28%稅率分開計稅,或按20%課徵基本稅額者,不適用。】。
• 房貸利息、保險費、醫療支出【可列舉扣除,建議妥善保存單據。】、教育學費、長照費用【若有父母需長照,可列為特別扣除額】、幼兒學前支出、捐贈等均可列舉,減輕稅負。
4. 投資股利所得抵減稅額
台股股利可選擇合併計稅(適用8.5%抵減稅額,適合低稅率族群)或分離課稅(28%,適合高所得者)。小資族多選合併計稅,最高可創造3.5%的節稅空間。
5. 伙食費免稅額
自2023年起,每月免稅伙食費上限提高至3,000元,可與公司協調調整,年省稅7,200元。【營利事業實際供給膳食或按月定額發給員工伙食代金,在標準範圍3000元內,免視為員工之薪資所得。】
6. 夫妻分開申報
雙薪家庭可試算分開或合併申報,選擇最有利方式,尤其當雙方所得級距差距大時。
7. 斜槓收入與海外所得
斜槓收入(如稿費、演講費)有18萬免稅額。海外所得100萬內免稅,超過需申報但不必然繳稅。
40-60歲族群處於收入高峰期,也是稅負最重時期。善用綜所稅節稅工具(勞退自提6%、各項扣除額、保險規劃)能減少稅負支出。退休金規劃應注意提領方式(分期領較省稅)及多元資產配置,結合保險商品管理風險、創造穩定現金流,並作為財富傳承工具,達成退休生活無憂的目標。
經歷:
人壽保險公司行銷經理
2023-2024台灣理財促進會教育訓練召委
2024MDRT總會財富管理專案委員
2023MDRT總會全球會議交流區普通話會議隊長
2021MDRT台灣分會區域主席暨講師組召集人
專業證照: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
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
信託執照
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證書
壽險業務員資格合格證書
財產保險業務員資格合格證書
推薦文章
-
67歲家庭主婦喪偶後發現「戶頭只有50萬」揭開亡夫退休還去打工的真相
-
75歲男月領4萬、擁600萬存款「無家可歸流落漫畫店」他嘆:僅靠錢無法安享老年
-
55歲銀行員繼承2300萬遺產「光速退休」短短五年全家陷危機:錢怎麼不夠用?
-
62歲男退休前遭降職「怒開冰店復仇老闆」錯估二事慘賠百萬老本和健康
-
全球股市動盪為何有人還賺?一表認清自己的投資屬性 5策略讓資產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