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友寒冬3/病識感低、酒癮治療難,精障街友安置率僅一成
「曾有街友在中央分隔島上丟拳頭大的石頭,害機車騎士當場暈倒,臉部也有明顯撕裂傷,後來轉送街友就醫,出院再送至戶籍地的精神照顧機構,但5個月後發現他又在北車丟石塊。」台北市社會局社工科長邱慶雄表示,精障街友病識感低,不願長期被限制,安置機構成功率僅一成;就醫障礙多、酒癮治療難也是街友醫療棘手的問題,專家建議,給予足夠經費是第一步,且需整個國家重視,無法單靠醫療努力。
最新2022年臺北市街友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指出,街友露宿街頭是因健康與身體障礙的比例,從2016年8.5%增加至18%,街友健康問題已不容忽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鄭勝允說,精神疾病是成為街友的危險因子,如學習障礙、思覺失調症、妄想症、躁鬱症、失智症等,又因病識感差,除非急性發作,出現咆哮、揮拳等情形被通報,才能將其強制送醫,否則難主動就醫,且安置後易因病況穩定而要求離開或逃脫,流浪越久越難回家,「居無定所可能使街友產生精神官能症,如憂鬱、焦慮、失眠等,也惡化原有病情,更不易脫離街頭,陷入生病、失業惡性循環,增加醫療及社福成本。」
鄭勝允表示,協助精障街友建立病識感耗時,許多人雖願意吃藥,但不知道吃什麼藥,也不願承認罹病,加上生活不穩定,缺少家人支持,難固定時間、地點看診;但持續接受治療,就有機會回到正軌,以台北市遊民收容中心為例,定期看診精神科後,街友離開收容中心後有穩定居所的比例,從原先至多三成升至四成五。
北市府與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合作近5年,診治逾250位精障街友,鄭勝允表示,現有精障街友統計可能被低估,以收容中心為例,社工、檢核表所篩選出的精障者症狀都較嚴重,輕微者易被遺漏,而街頭流動率高,更難掌握實際情形,埋下社安隱患。
據診治數據顯示,年輕男性及五成女性以幻聽、妄想等思覺失調症為主;六成中老年男性則有酒癮問題,然因酒精取得容易、須自費用藥,酒癮治療困難,目前也無協助酒癮者的法條制度。
此外,鄭勝允說,一般精障者拒絕治療,會改由家人作為醫療代理人,但精障街友無家人代為決定,政府、民間也不見得依據街友本人最佳利益;若該最佳利益違反本人意願,又應如何決定?這些都是待解的倫理問題。
街友小病變大病 往生將增加社會成本
街友也常見生理疾病,提供街頭家醫服務的思安慈善服務協會統計,五成三街友有外科問題,其中以皮膚科為大宗,包含四成五有外傷,一成五小病拖成大病,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胃食道逆流、高血壓等慢性病問題則為四成三。
思安創辦人張先生(化名)表示,街友普遍年紀大,居住環境差,容易受傷、罹患慢性病,卻不曉得可使用醫療掛帳單,讓社會局支付醫藥費,或會因對行政程序陌生,及需移動至特定醫療機構、候診等時間與金錢成本而作罷,若疾病惡化到往生,也將增加社政、警政、民政等成本。
鄭勝允說,街友問題需公權力全面強制介入,無法單憑醫療端或民團承擔,建議政府應先給予足夠經費,增加公立機構處理街友問題的能力。
推薦文章
-
🎧|酷炫潮物?青少年抽電子煙、加熱菸,傷害比成人大
-
為什麼側躺睡覺會聽到心跳聲?醫警告「1情況」留意血管問題,嚴重可能腦中風
-
美重新定義「健康食品」!白吐司、優格都被剔除,改納雞蛋鮭魚
-
糖友用瘦瘦針 護腎免截肢風險
-
10公分肌瘤造成頻尿 台大新療法免動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