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防治/北市首創老人健檢納骨密度檢查,女性隨年齡增長骨鬆從46%升至75%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記者楊孟蓉/台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骨鬆篩檢只是起點,後續結合延緩失能與健康促進策略,才能真正守護長者健康。(圖╱123RF)

臺北市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逾58萬人,占比23.8%,為全國最高。臺北市市民全國最長壽,但長者跌倒死亡率卻偏高,113年起全國首創將DXA骨質密度檢查納入老人健檢套餐選項之一,去年1.5萬人受檢,今年預計1.8萬人。

全國首創 老人健檢納入骨密度檢查

隨人口結構轉變,臺北市提供65歲以上市民的老人健康檢查,共ABC三種套餐,其中C套餐(骨密肌力)於113年3月起新增,為全國首創將DXA骨質密度檢查納入老人健檢之一,並結合肌少症篩檢與相關評估。

推動一年來,113年已有26家院所參與,服務1萬5,467人;114年提升至35家院所,預估服務逾1.8萬人,截至8月已有近1.5萬人受檢。篩檢數據顯示,骨質缺乏占50%,骨質疏鬆比例高達39%。女性異常率更隨年齡上升,由46%攀升至75%,值得留意。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骨鬆篩檢只是起點,後續結合延緩失能與健康促進策略,才能真正守護長者健康,目前,臺北市有 67家機構執行長者功能評估ICOPE,服務逾3萬人,透過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憂鬱六大功能評估,針對異常長者提供個別化介入計畫,並連結醫療、社區及長照資源。

北市跨局處合作 整合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網絡

另外,衛生局也推動健康促進方案,並舉辦「樂齡巨星秀」競賽,社會局與體育局也提供社區運動空間、巡迴課程及U-Sport點數獎勵;至於營養支持,設置三處社區營養推廣中心,透過駐點、行動診間與通訊衛教,進行營養風險篩檢與諮詢,降低營養不良與肌少症風險,也結合社區力量辦理飲食、運動、心理健康與失智識能課程,協助長者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高齡不是負擔,而是資產。」唯有以預防為核心,並善用社區整合資源,才能真正實現健康老化的願景。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前排左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總統府資政李茂盛、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台灣更年期醫學會前理事長蔡景州、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後排左起)、臺大雲林分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傅紹懷、嘉義縣衛生局技正李昭瑢共同出席「2025健康台灣超高齡-骨鬆精準防治策略」專家會議,並分享專業觀點、建議。記者蘇健忠/攝影

營養不良 篩檢 健檢 高齡社會 風險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