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重擔/慢病控制從糖尿病開始 黃振國:大家醫計畫減少腎病變發生
一名退休老教授罹患糖尿病已20多年了,長年來糖化血色素控制在10%,被轉到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的門診時,即使把能用的口服新藥全用上了,糖化血色素雖降至8%,但離正常值仍有段距離,因此花了一段時間,終於說服病人打胰島素,也才讓糖化血色素達標控制在6%。黃振國說,「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何其難,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糖尿病為慢病之母 成照護計畫首要目標
糖尿病有慢性病之母的稱號,失控的血糖造成無法收拾的併發症,依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指出,台灣糖尿病的負擔比高達6.17%,台灣洗腎人口眾多,其中有近半數是糖尿病引起。為了慢性病的管理,總統賴清德推出三高防治「888計畫」,同時研議納入大家醫計畫中。
黃振國指出,政府推動家醫計畫已20餘年,大約有800萬人加入, 大概七成需要被照護的慢性病都被納入其中,而升級版的大家醫計畫,目標更明確就是阻止疾病惡化產生併發症,以追蹤糖尿病及慢性腎病變為主,藉由定期檢測糖化血色素、膽固醇及腎功能檢測尿液微白蛋白(UAC),來減緩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明年計畫將再加上氣喘。
大家醫計畫就朝全人整合照護前進,黃振國認為,這是正確的道路,尤其是病人若在其他醫療院所就診,多數不願分享用藥經驗,曾經在雲端藥歷上發現患者拿了一、二十種藥物,仔細詢問下,患者並沒定時的服藥,有些人還把藥分給老公吃,藥物及疾病的監控,對於超高齡社會來臨非常重要,還能減少多重用藥的發生。
由於健保署欲將中醫及地區醫院納入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黃振國指出,醫師要提供全人照護,包括教育訓練及實務運作都須要提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願意扮演跨層級院區的訓練,提供完整的訓練及考核發證,共同推動健康台灣政策。
慢病初級預防 從代謝症候群開始
在慢性病的初級預防上,112年衛福部開始推動的新陳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就是扮演教育民眾改變生活習慣的火車頭,收案的標準有四項,腰圍男≥90公分,女≥80公分,BMI ≥27、血糖空腹≥100mg或已用藥、血壓≥130/85毫米汞柱、TG ≥150mg/dl或已用藥、HDL男<40,女<50mg/dl。這些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三項指標定義就屬於代謝症候群。
其中腰圍及BMI最先以肥胖表現出來,而這也是民眾警覺性較高的部份,台灣是亞洲第一胖,據調查,只要減去體重的5%,就能改善糖尿病或高血壓前期的症狀,黃振國認為,肥胖是一種疾病,初期減重時若與設訂的目標有落差時,適當的使用藥物幫忙,可以增加民眾信心,後續再靠飲食及運動繼續維持,比較不容易有挫折。
而代謝症候群也被證實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6倍、高血壓4倍、腦中風及心臟病各2倍。由於是著重行為上的改變,在衛教上有其難度,黃振國提到,這群民眾還不到疾病確診的階段,即早介入可減緩進入慢性病階段及預防併發症發生,但行為改變要有動機,臨床上看到的是,正在用一到兩種藥的代謝症候群民眾動機最強,而政府應該推出配套計畫,鼓勵民眾及醫事人員一起落實,或許可以建立儲蓄金的概念,未來可折抵部份負擔金額,強化動機讓醫病共同來推動。
推薦文章
-
初確診晚期肺癌 如何超前部署?與醫師商討「最適合你」的治療計畫
-
醫療╳AI 智慧醫療 擴展對健康生活的想像
-
行動醫療APP翻轉醫護效率 為醫護減壓、讓病患安心
-
大林慈濟力推智慧醫療 院長賴寧生:來自守護病患初心
-
保健食品一起吃反而傷身!幾種NG組合抵銷效果還傷害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