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據點/失智夫遭據點退貨 民間團體籲照護接地氣

聯合報 記者陳碧珠/台北報導
曾敬惠期望政府在長照2.0能更明訂失智專業功能與定位。記者陳碧珠/攝影

在花蓮大學教英文的曾敬惠,其59歲的先生四年前被確診為年輕型失智患者,因為退化太快引發精神問題,先後被三個失智共照中心以「人手不足、超出服務範圍」婉拒退貨,搞得她好幾次教課教到一半不得不回家應援,先生後來被強制送進精神科的護理之家照顧。

「教書這麼久,從來沒想過家人有被『退學』的一天。」曾敬惠感嘆,「自己的家庭也算有醫療背景,在照顧上還是面對很多挫折。」一開始在花蓮苦無照顧失智症患者的資訊,不得其門而入,還得常搭火車到台北取經,「生活亂成一團」,最後乾脆成立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提供當地相關家庭需要。

2019年台灣失智症人口超過29萬人,2031年失智人口更將倍增至46萬人,屆時每100人中至少有2人失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連同全台16個民間團體提出呼籲,希望政府落實失智照護要更接地氣,目前推動的長照2.0雖將失智納入,並成立共照據點,看似提供不少服務,但使用上仍有很多挑戰。

曾敬惠期望政府,應明確訂出共照據點的功能與定位,包括提供一定失智專業人員比例,並加強教育訓練及考核,「照顧老人跟失智患者很不一樣,經驗不足或不對,真的會不知如何因應。」如此才能讓失智照護成為常態,進而共享長照基金與給付。

2012年被確診為阿茲海默症、也是台灣失智症協會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之一的蘇惠美建議,中央及地方政府可透過成立「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讓失智者的意見真正納入照護政策,她以自身經驗舉例,像出入公共場所如銀行、賣場、搭公車,政府可訓練更多協助失智的人員,具體提供友善服務,才能讓輕度失智患者更願意走出家門,減緩退化,進而減輕照顧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失智症 失智資源 陳碧珠 阿茲海默症 失智據點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