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變變變進入三、四代傳播 醫提醒這二個部位病毒量很可觀
目前為止,各國專家都還沒完全摸清新冠狀病毒的完全面貌及特性!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PO文指出,根據《The Lancet》(刺胳針)近期刊登的一篇論文指出,「鼻咽」是第一個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器官,也可能長期「定居」,應特別注意患者「口鼻分泌物」,其病毒量相當可觀,而香港實驗則指「口水交換的場景」非常危險。因此防疫勤洗手、不要隨意亂摸臉,真的很重要。
吳昌騰醫師臉書PO文指出:
新冠肺炎病人入院臨床特徵已經改變
Lancet 3月2日刊登了一篇來自中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論文。
論文結論如下⋯⋯
1.在新冠病毒傳播的早期,新冠肺炎病人的發病臨床特徵主要表現為發燒,乾咳,肌痛或疲勞,或許有腹瀉。
但隨著新冠病毒已進入三、四代傳播和代際變化,新冠肺炎病人的臨床表現也開始出現變化,最近感染者的初始症狀也開始變得更加隱蔽了。
2.新冠病毒可能長時間潛藏在無症狀者體內。
3.從理論上講,「鼻咽」是第一個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器官,目前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症狀發作後不久,其「鼻咽中病毒載量就很高」。
4.新冠病毒可能「定居在鼻咽中」,但未能立即被識別。
香港之前就有實驗發現患者的口水中每一毫升中就有一億個病毒。所以可能「口水交換的場景」都非常危險。
所以新冠肺炎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中,病毒量應該都很可觀的!
洗手很重要!!!
最後補充......
1.看來新冠病毒對人體的適應性越來越好,越來越難以追蹤。
2.可能即使到了夏天,疫情應該也不會完全消失。
3.只是氣溫升高後,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情會稍微輕微些,但可能有更多是無症狀的隱性傳播者???
4.氣溫會對病毒的釋放量是有一定影響。目前國際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像意大利、韓國、伊朗...等,都是最近氣溫較低的地區。
(本文經《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作者授權)
推薦文章
-
喉嚨痛持續超過3週恐怕不是一般小症狀 當心可能是癌症!喉癌6警訊症狀
-
錠劑膠囊亂切亂混 影響療效也不安全
-
潘懷宗/簡單補充劑,就能提升罕見遺傳性心臟病患存活率?
-
媽祖繞境走路走到起水泡怎麼辦?醫教「先蓋1物品」千萬別刺破
-
便血首要觀察血的顏色,小心大腸癌! 4種狀況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