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65歲退休,每月花3萬」你需預備多少退休金呢?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壽已成為國安問題,以勞動基準法強制退休年齡延後至六十五歲計算,退休後還有十二點五年以上的人生,要知道自己的退休準備夠不夠用,專家指出,可以參考「所得替代率」來提早準備退休金。
台灣民眾越來越長壽,依據內政部公布「二○一八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為八十點七歲,比起二○一七年增加○點三歲,其中男性七十七點五歲、女性八十四歲,均為歷年來新高,研判與醫療水準提升、重視食品安全、生活品質提高及運動風氣盛行等因素有關。
永達保經總經理陳慶鴻表示,台灣五成多的民眾有做退休規劃,但額度明顯不足,人不一定會生病也不一定會發生意外,但一定會老化,老年時期身邊最需要的還是「足夠的老本」。
該準備多少退休金?陳慶鴻表示,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二○一八年每人每月平均消費支出為二萬二千一百六十八元,以國人平均壽命八十歲、預計退休年齡六十五歲計算,就需預先準備十五年的資源,在不估算通膨的情況下,也不包括醫療、照護費用等情況下,等於每人退休前需準備近四百萬元,但可扣除政府的社會保險、企業提撥退休金,其他不足的部分則是透過個人規劃。
群益投信表示,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若退休後希望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所得替代率」必須高於百分之六十最保險。
所謂「所得替代率」,可以用「退休後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除以「退休當時的每月薪資」來計算。
以一般勞工來說,「退休後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主要有三層:
第一層:退休後可領的每月勞保老年年金
第二層:勞退的新、舊制退休金
第三層:自己個人儲蓄準備的每月現金流
可將三層加計起來計算。
群益投信指出,超過六成民眾認為退休後每月花費將不到三萬元,若以六十五歲退休生活二十年計算,看似僅需存下七百二十萬元即可,但若納入通膨,並將醫療照護費用入考量,退休後想過上具品質的生活,所需準備的退休金就約一千萬元。
【關於更多退休金大小事↘↘↘】
推薦文章
-
69歲女「皮夾只放一千元」就好安心 精神科醫揭50歲後不散財三對策
-
72歲退休男月入6萬放棄養老「到牛丼店打工」因十年前和孫子的約定
-
退休夫妻賣房搬去和老父住、月入7.5萬很寬裕 卻因「長壽飲食」差點破產
-
60歲銀行員金融知識豐富 為了自尊僅半年「退休金蒸發九成」悔嘆太愚蠢
-
72歲獨居父月退休金4萬超寬裕 兒返家搜出「成疊催繳單」才驚覺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