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當爸媽拒絕請外勞…不要忘記這些重要協助

聯合報元氣周報 吳佳璇
在長照過程中,是非常需要協助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先生早,太太怎麼沒來?」病人還沒入座,我已開始發問。

「不好意思,你剛剛問我什麼?麻煩再說一次。」有些耳背的陳先生緩緩坐下後,要我重複問題。

原來,總是連袂就診的妻子,因為跌倒髖骨骨折,正在住院。我費了一番工夫,才讓掏出兩張健保卡的陳先生了解,住院病人的例行門診必須延後,否則健保不給付,這次只能拿自己的藥。

好不容易結束第一個話題,我接著關心這對互相照顧的老夫妻,如何應付這次意外。

我和病人的對話,旋即陷入另一個泥淖。因為照護妻子陷入憂鬱的陳先生,一問三不知,讓我不得不對著他提高聲量叫喊,「一定要叫你兒子回來幫忙!」

目送老人家離開診間時痀僂的背影,我對著護理師嘆了一口氣,「早就懷疑他不單是憂鬱,同時有失智,只是老婆的巴金森氏病越來越嚴重,不知道要叫誰帶去大醫院作詳細檢查。這下可好了,醫院遇到這樣的家屬,一定很頭大!」

所幸,兒子在下一次門診出現了,同時表明接下來由他在家照顧父母,我喜形於色,趕緊再寫一次轉診單,請他帶爸爸去完成失智評估,「半年前寫過,最後不了了之,這回有你幫忙,真是太好了!」

小陳先生花了點時間,讓一團亂的老家重回軌道,可橫在他眼前,卻有無窮的考驗。首先,他必須耗費難以估計的時間與精力,來回應父母的各種生活需求。「他們又各有各的堅持,不肯全然放手,搞得我很累,口氣難免不好!」某次回診,當我問起回家生活適應如何時,他忍不住抱怨。

再者,小陳先生原本打算趁著疫情被公司資遣,利用空檔幫父母把事情搞定,盡快重回職場。眼看雙親垂垂老矣,狀況又層出不窮,實在放不下,「又不能不顧荷包……」,兒子嘆了一口氣。他曾和哥哥盤算過,「如果我出去工作,兩兄弟就負擔得起外勞的開銷,讓頭腦清楚的媽媽來指揮外勞」,可惜,陳太太不能接受家裡多了個陌生女子,「她認為爸爸從年輕就不守規矩,喜歡搞七捻三,一定會惹麻煩。」

「所以,我應該還會繼續留在家,當台勞。雖然媽媽和哥哥說要補貼我生活費,還是希望自己能找到在家工作的差事……」小陳先生疲累又迷惘的心情,全都寫在臉上。

「雖然家裡有你,千萬不要放棄使用長照服務,打過1966吧?」

「還不太熟練……對了,我媽在外人面前很逞強,我覺得第一次評估時,她的需要照顧等級被低估了。」小陳先生咕噥著。

「有本書很適合你」,我突然想起一本叫做《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翻譯書,小陳先生簡直是作者翻版。一位長年在東京工作,年過半百的上班族,為了年邁的父母,回到鄉下老家共同生活,想不到連住在附近的阿姨姨丈,一起納入照顧行列。她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寫下帶著四個老人跟醫院、各種長照機構、銀行、以及地方政府機關打交道的經過,「你不妨參考她的心法,在下次長照等級評估前,預先做點功課,讓母親得到適合的等級與照顧。」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

照顧父母 長照機構 失智 憂鬱 長照服務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