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問題/被騙上億房產、離家販毒 失智害的

聯合晚報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吳先生(左)因失智症退化受騙,妻子劉慧芳(右)盼歹徒早日繩之以法。

失智症患者隨著病程演進,逐漸退化,遺忘、判斷力減弱,衍伸出不少法律糾紛。一位吳先生15年前開始變得多疑、易怒、判斷力減弱,一日接到詐騙電話,天真地將上億房產過戶,詐騙集團立刻轉手他人,更掌握其病情,誘騙他投資、離家販毒,並出言恐嚇家人不准報警,造成全家極大恐懼。

他的妻子劉慧芳今日回想此事,仍然泛淚。她說,她一開始並不了解這就是失智症,四處求神問卜、在各醫療診間奔波求診,直到7年前才確診這是失智症,至今仍在纏訟中。「希望歹徒能盡早被繩之以法,也希望司法跟金融專業人員都認識失智症,保護失智者免於誤入險境。」

台灣失智症協會調閱地方法院資料發現,失智症相關的民事案件,10年來自115件飆升至1990件,成長超過17倍,刑事案件則自94件上升至368件,成長3.9倍。協會強調,全台失智人口已超過26萬人,未來平均一天增加36人,社會對於失智症的認識刻不容緩。

台灣失智症協會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有時還不見得是外人來騙,是自家人趁著長者失智,設法將其財產轉到自己名下;另外,也常見失智者因失去金錢觀念或有記憶障礙,到超商拿東西未付錢而被誤認為偷竊,遭到移送法辦。

湯麗玉曾曾為失智者在法庭作證,「若社會對失智症有更多認識,家屬就能先拿診斷證明或身障手冊向鄰近店家溝通好,例如失智者若誤拿商品,家屬稍晚會來結帳,如此就能減少帶往警局或上法院的狀況。」

同為失智者家屬的律師牛湄湄則提到,家屬會替失智症患者作指紋註記,若司法單位也能掌握該註記資料,未來有類似糾紛時,就能減少檢方與家屬間反覆準備資料與討論冗長過程。

失智症 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 羅真 法律概念 詐騙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