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照護/吞嚥困難長輩 中秋這樣好好吃
中秋節就要到了,家家戶戶開始準備佳節食品,月餅烤肉柚子是最常見的,但若面對高齡長者,特別是受失智症影響而產生吞嚥困難的長輩,該為他們準備什麼呢?身為照顧者的兒女輩一定左右為難:不準備,好像剝奪了長輩的過節氣氛,但若提供長輩食用,萬一嗆到卻可能引發肺炎。
身為復健科醫師的我好幾次遇到家屬愁眉苦臉地問我該怎麼辦,此時我總會想起張小姐與張媽媽。
那年來到我診間的張媽媽已是失智症確診患者,陪伴前來的是女兒張小姐,她憂慮地告訴我,媽媽吃東西時間明顯拉長了,光一口就在嘴巴裡面含好久,更糟的是開始咳嗽又有痰,近來幾次身體變化都被當作感冒或支氣管炎處理。當她看見媽媽口中有食物殘渣,想想以前並沒有這樣的狀況,決定帶媽媽來復健科看一下比較安心。
當下我初步判斷張媽媽可能出現吞嚥障礙,但張小姐連忙否認,她說向來勤儉的媽媽捨不得浪費,若有剩菜一定要努力吃完,她一直是家中餐桌上的「清道夫」。
我理解她心中媽媽的形象還是舊時模樣,忘了現在的她已是受失智症影響的患者,而她也誤解了吞嚥障礙的意思,吞嚥障礙並不代表「不想吃」,正確的說更接近「想吃但有困難」。
於是我安排了電視螢光吞嚥錄影檢查,果不其然,發現張媽媽的口腔、舌頭與咽喉力量都變弱,導致在咽喉部出現食物殘留,明顯增加嗆咳的風險,這正是造成張媽媽近來常咳嗽有痰的元凶。
後續我們安排張媽媽接受吞嚥的復健治療,搭配簡單的代償策略與肩頸部運動伸展,慢慢的,吞嚥功能恢復正常,張媽媽又回到能以口享受美食的日子。
張媽媽是我跟家屬解釋餐食準備的最好範例之一,在這個故事中,先是家屬細心觀察到失智長輩進食的變化,懂得帶來復健科詳細檢查,復健後回復自主進食功能。
所以,要不要為失智長輩準備佳節美食的關鍵,似乎不是「要不要給」,而是「在給什麼之前,先好好觀察一下」。
所謂「民以食為天」,進食自古就是人類節慶時的重要樂趣之一,對長輩來說亦是如此,長輩今天年老了、失智了,不代表他們不能享受過節的樂趣,我們多用點心,可透過許多不同的方法幫助長輩維持進食的樂趣。
中秋佳節即將來到,讓我以復健科醫師的身分呼籲,家有失智長者的照顧者們先好好觀察一下長輩的吞嚥能力,若有需要就諮詢專業意見,不要讓失智長輩的過節氣氛被剝奪了。
推薦文章
-
羅志祥母阿茲海默症「記憶彷彿被橡皮擦抹去」!醫籲年輕多存腦本 三動防失智
-
【Podcast】Ep27.靈性照顧是什麼,如何幫助失智症者及家人重建關係、提升幸福感?
-
肌肉流失、吸入性肺炎…長者缺牙恐致各種疾病上身
-
92歲副校長車禍被撞飛「僅輕傷沒骨折」他曝鍛鍊法和補充2種延壽營養素
-
聲音變沙啞是甲狀腺有問題,還是喊太大聲?5件事區別甲狀腺疾病跟過度用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