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退化/生活形態再設計 失智爺爺打太極拳展笑容

聯合報 健康事業部
透過參加「生活型態再設計團體」,爺爺如今一周打一次十分鐘太極拳,展露久違的笑容。

「老爸,這招式有點難」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附設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護理師廖于萱,邊說邊跟著患有輕度失智症的黃爺爺一起打太極拳,這也是黃爺爺的夢想。

廖于萱透露,自從黃爺爺出現失智症的徵兆後,漸漸不再打太極拳,爺爺其實心情很失落,但透過參加「生活型態再設計團體」,爺爺如今一周打一次十分鐘太極拳,展露久違的笑容。

生活型態再設計就是重建輕度失智患者的生活,概念最早來自管理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都有自我管理計畫,廖于萱說,如果能結合臨床上照顧的失智症長輩,幫助他們做自我健康管理,是不是就能達到延緩退化的作用?

由職能治療師、社工、護理師團隊設計課程,一共十二周,涵蓋運動、飲食、情緒等,廖于萱談到,黃爺爺知道自己的腰圍過粗,過去的飲食方式是別人給他什麼,他就吃什麼,但透過這個計畫,在家人陪同下,黃爺爺開始記錄每天的飲食內容,懂得控制食量,例如早上吃得比較多,中午就自動吃少一點,以前晚上會偷吃零食,現在不會了。

在增進與家人關係的課程中,黃爺爺透露自己心情不好,一直很想去東京旅遊,看看國外的家人;他也喜歡被肯定,不管是用說或用寫的都好。廖于萱說,「家屬也許看不到長輩心理層面,但參與計畫後,能讓家屬間接了解長輩心中的想法。」

看到爺爺敞開心防,對自己的生活開始有想法,廖于萱很開心,她也說原本很擔心失智症長輩的自我效能不佳,例如當下跟長輩講什麼,長輩馬上就忘記了,但後來發現有些輕度失智症的長者,還保留部分的認知功能,只要透過行動計畫、團體分享和家屬適當的提醒,失智長輩可以維持自我效能的連續性,記得自己要做的事。

從事護理工作多年的廖于萱,真正接觸失智症患者約五年,曾經被患者打巴掌也被吐過口水,但她認為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過程中,自己學習了很多,「會用心去思考失智症長者經歷每個病程的個別性」,在臨床上她也遇過五、六十歲的大男人,因為照顧家人的過程太辛苦而哭泣,因此廖于萱更堅定想幫助失智症長者的信念。

「重視每個長者的個別性」,廖于萱分享照顧失智症患長者的關鍵。她認為,長者背後有各自的成長背景,加上每個病程都有不同的照顧模式,不要把它當作一致性的照顧,這樣才能減少反抗與衝突。

想了解更多失智相關訊息?請前往》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

失智症 太極拳 護理師 高血壓 腰圍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