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運動也逃不過!日常2隱形習慣超傷腦 做5件事延緩大腦退化

元氣網 編輯葉姿岑整理
「久坐」與「超加工食品」這兩個日常生活中的隱形習慣,仍默默對我們的大腦造成深遠影響,甚至可能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許多專家告訴我們,只要保持定期運動與社交活力,就能有效預防大腦退化。然而,近期兩篇來自不同研究團隊的最新科學研究打破這個說法,研究指出「久坐」與「超加工食品」這兩個日常生活中的隱形習慣,仍默默對我們的大腦造成深遠影響,即使有運動也抵銷甚不了傷害,至可能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傷腦習慣1:久坐侵蝕大腦,運動無法完全抵消

根據《阿茲海默症與癡呆症》期刊今年5月發表的研究,匹茲堡大學團隊長達7年追蹤400多名年過50的成人,透過手錶記錄其一週內的活動狀態,研究發現,即便大多數受試者有達到建議的每週運動量,但若他們日常久坐時間較長,仍顯著增加大腦萎縮、記憶力與資訊處理能力下降的風險。

主導這項研究的神經學者Marissa Gogniat指出:「每天運動一次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減少整體久坐時間。」這表示,即使每天運動30分鐘,若其餘時間都以靜態方式度過,如長時間辦公、追劇、滑手機,大腦仍會逐步退化。尤其對於帶有阿茲海默症遺傳風險(如APOE-e4基因)的人,影響更為顯著。

研究建議應把「間歇性活動」納入日常,例如每坐一小時就起身走動五分鐘、工作時使用站立式桌子、在電話會議中邊走邊講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可能是保護大腦最實際的做法。

傷腦習慣2:超加工食品,讓帕金森氏症悄悄逼近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也在臉書分享另一篇2025年刊登於《Neurology》、來自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研究,該研究追蹤四萬多名健康醫護人員長達20年以上,發現攝取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越多者,出現帕金森氏症先兆症狀的風險也越高,尤其同時出現3種以上「非典型徵兆」的機率是最低攝取組的2.5倍。

這些前期症狀包括:慢性便秘、嗅覺減退、REM睡眠障礙(如夢中大喊或激烈動作)、白天嗜睡、情緒低落、身體疼痛與辨色困難等。這些常被忽略的「小問題」,實際上可能是腦部神經退化的警訊。

「超加工食品」是看不見原形食材、含有許多添加物的食品,例如熱狗、香腸、即食麵、微波便當、餅乾糖果、瓶裝奶茶、早餐穀片、三合一飲品等。這些食物雖然方便、好吃,卻幾乎不提供真正的營養,反而可能帶來以下影響:

超加工食品的負面影響

.慢性發炎:高糖高油成分會擾亂腸道健康,啟動全身性發炎反應,影響大腦神經元。

.氧化壓力:飲食中的自由基會攻擊掌管運動控制的多巴胺神經元,是帕金森病主要受損區域。

.腸腦軸失衡:腸道菌相改變會降低血清素、GABA等神經傳導物質,影響情緒、睡眠與記憶。

.錯誤蛋白累積:高脂飲食會促進α-突觸核蛋白在腸道堆積,最終擴散到大腦,造成神經退化。

大腦健康與否都是日常行為累積

兩項研究共同指出一個訊息:大腦健康來自日常累積,而非偶爾一次的行為。因此不是光靠每天運動一下身體就不會有問題,也不是偶爾吃健康餐能抵消三餐都吃加工食品的傷害。以下是延緩大腦退化實際可行的改善方法:

改善大腦健康具體5做法

1.每工作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2.看電視或打電玩時中途站起來活動。

3.使用站立式書桌或走動式開會。

4.以原型食物取代超加工食品

.早餐用水煮蛋與地瓜取代即食麥片。

.午餐減少加工肉,增加原型蔬菜。

.點心選堅果、水果,而非餅乾糖果。

.晚餐嘗試自煮,即使只是簡單燉菜。

5.聆聽身體的警訊及變化

.不忽視嗅覺減退、便秘或睡眠障礙等「小毛病」,這些都可能是神經退化的早期信號。

.留意情緒、睡眠與認知能力等變化,只有覺得身體有不太一樣的狀況出現,就趕快就醫諮詢。

參考資料

《Health Day》Couch Potatoes Have Greater Risk Of Brain Decline, Even If They Exercise

《基因醫師張家銘》臉書粉絲專頁

阿茲海默症 久坐 大腦健康 記憶力 加工食品 帕金森氏症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