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只能預防和延緩 專家曝最能降低患病風險的3大類活動
●多從事休閒活動,可降低17%失智風險
●認知活動有助延緩退化,降低23%失智風險
●跳舞、打乒乓球等複合式活動,具運動、訓練反應能力、與人互動效果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目前失智症人口已逾30萬人,96%是65歲以上長者,因此預防失智、延緩失智惡化刻不容緩。一篇刊登在八月美國神經學會雜誌的研究顯示,從事休閒活動可以降低17%失智風險,其中以認知活動效果最佳,可降低23%失智風險;體育活動、社交活動分別降低17%及7%的失智風險。
國內專家推薦,可從事跳舞、打乒乓球、玩大型撲克牌等有伴又兼具認知或體能的活動,一起化妝也很棒,只要長輩有興趣、能帶來滿足感,就是好活動。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暨銀光學苑主任袁瑋表示,即使年紀大了,腦神經仍有可塑性,就像鍛鍊肌肉一樣,腦神經連結會「用進廢退」,因此認知活動有助延緩退化。運動可以改善代謝症候群、減少心血管風險、增加腦神經營養因子,這些都能保護大腦,減少血管性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風險。
人若孤單容易憂鬱,袁瑋指出,長期的壓力和憂鬱對於腦部有害,會造成海馬迴萎縮,海馬迴正是調控情緒和記憶力的重要部位。因此,透過社交活動支持情緒、降低憂鬱和壓力,對大腦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台灣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衛福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表示,失智症是漸進性的神經疾病,無法恢復,只能預防疾病、延緩惡化,非藥物治療非常重要。只要長輩願意動,不論是認知、運動、互動都好,目標就是讓他盡量多做喜歡的活動。
相較於跑步、看電視這類較被動單純的活動,袁瑋特別推薦複合式的活動,例如跳舞和打乒乓球,不止有運動效果,還能訓練反應能力,也能與人互動;與朋友相約打麻將也優於打線上麻將;參加課程學習編織、烹飪、插花、樂器演奏也是好選擇,這些活動的認知複雜度比較高,還能兼顧社交、娛樂性和成就感。
市面上桌遊琳瑯滿目,張自強特別推薦大型撲克牌。大張撲克牌比較好拿,圖和字也比較大,長輩看到這麼大張的牌,通常都很有新鮮感、躍躍欲試。撲克牌成本低、玩法變化多,不論是接龍、分類、配對、加總、比大小、心臟病,規則都不複雜,長輩能玩得很開心、有成就感。
大賣場的DM也很好用。張自強說,把DM剪下來,可以讓長輩玩虛擬購物的遊戲,比方說每人有500元額度,分組去買東西,看看買東西誰能買最多;DM上豐富的圖片,剪下來留著,可以讓長輩玩拼貼遊戲、做美術創作。如果長輩近期的事情記不得,但較久遠的記憶還清楚,可以加強懷舊元素,例如年輕時的照片、老歌,讓長輩講故事、唱歌,從事傳統節慶活動,這些都不用花大錢,就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發揮創意的方式很多,但找出長輩喜歡的活動最重要。張自強曾引進日本的「化妝療法」,請了講師來,發給失智阿嬤每人一個化妝包,結果阿嬤們打開化妝包就開始動作,根本不需要講師教,就化得不亦樂乎,反應非常熱烈。
袁瑋提醒,家人知道多活動有好處,難免敦促長輩要去做,但長輩可能因為退化或情緒等問題,很難踏出第一步,需要家人幫忙,就像幫孩子準備上幼兒園那樣。例如幫他找課程、找伴、陪他搭車、陪他去幾次,這些都能提高長輩穩定參與活動的機會。
哪些是防失智的好休閒活動?
認知活動:閱讀、寫作、繪畫、插花、化妝、編織、唱歌、玩桌遊、演奏樂器、製作工藝品。體育活動:散步、跑步、游泳、打球、跳舞、瑜伽、騎腳踏車、使用健身器材。
社交活動:涉及與他人溝通的活動。例如參與課程、加入俱樂部、志願服務、探望親友、參加宗教活動。
推薦文章
-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
記憶衰退是正常老化或失智?醫教你如何分辨及何者可能恢復
-
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會導致癌症或智商下降嗎?專家們這麼說
-
睡眠中拳打腳踢、大吼大叫是怎麼了?教授揭該如何應對與處置
-
什麼是超加工食品?多吃變胖又傷腦,專家帶你一次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