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老人容易暈眩? 醫:老年暈眩有4原因,詳解不同症狀如何治療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近三成老年人有「暈眩」困擾,往往因為長期多重用藥、多科看診,他們總是很無奈地說:「老了,沒救了」、「身體整組壞光光,天天暈」、「一直暈,得一直吃藥」等等。老年性暈眩症儼然成為高齡社會的流行病,伴隨著意外跌倒、生活恐懼、自卑及憂鬱,成為日益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老年暈眩原因
一、動脈硬化動脈內皮反覆受傷結痂,經年累月的鈣質沉積,攔截血液中膽固醇,形成斑塊,壓縮動脈容量,管壁失去彈性。若發生在內耳動脈,前庭半規管缺血,功能受損,出現持續性暈眩;橢圓囊缺血,耳石斑受損,耳石鬆脫,掉進半規管內,出現姿態性暈眩。若發生在椎基底動脈,就會在患者快速改變身體姿勢,如久坐突然站起,或勞動和運動時過度換氣,搬重物或解便時用力憋氣,使腦幹或小腦缺血,出現暈眩。
二、半規管變形顳骨經歷長期反覆地發炎脫鈣及骨質再生,會使半規管不再呈現圓弧形,慢慢地變成方形、菱形或多角形,甚至扭曲狹窄。一旦有耳石顆粒從橢圓囊鬆脫,落進該半規管內,卡在狹窄或彎角處,很難順著內淋巴液的迴流歸回原位,變成頑固性姿態性暈眩症。
三、多重器官退化人體在站立和行走時,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會迅速地做工,整合所有感覺輸入訊號,透過肌肉骨骼關節系統維持身體姿勢,利用視覺來維持眼球直視。只要老化造成脊椎椎間盤狹窄、膝關節退化、老花眼、白內障、肌少症等問題,超過神經系統所能代償的範圍,或是罹患糖尿病、腦中風或巴金森氏症,神經反射變慢,就會感到暈眩。
四、既有病變作祟有些人上半規管的骨性外殼發育不良,直接暴露於大腦中,就會在咳嗽、聽到大聲聲響或改變姿勢時,震動膜性上半規管,年輕時,因腦幹及小腦功能良好,可抑制掉平衡失調訊號,尚無症狀。60歲後,腦幹及小腦萎縮,遂開始感到暈眩。
不同症狀治療
•動脈硬化引起暈眩者:要好好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建議每日服用大劑量二十碳五烯酸 (EPA),穩定血管內膜,並規律運動,清除血管沉積物。
•半規管變形引起暈眩者:根據半規管型態,針對特定角度進行客製化復位術,把耳石歸回橢圓囊內,即可治癒。
•多重器官退化或既有病變引起暈眩者:建議平衡訓練,加強腦部對平衡的調控,統合剩餘的肌力及感覺功能,並藉由醫病互動,改善情緒,避免社會退縮。
任何暈眩發作,均有可能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使病況雪上加霜。目前並無任何方法可以遏止老化,頂多α-硫辛酸或輔酶Q10等線粒體抗氧化劑,在動物實驗時,提供了一點希望。
推薦文章
-
如何知道膝關節是否退化?6指標自我檢測!圖解4動作 每天做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
腦內4顆腫瘤 嬤罹罕見肺癌 單株抗體合併化療獲控制
-
連坐椅子臀部都會痛,她75歲開始重訓!日女醫授自身抗老秘訣
-
從貌似消化不良到小腿疼痛 5個恐被你忽視的心臟虛弱危險訊號
-
「治療性運動有療效」X「居家科技輔具有智慧」 — 物理治療快閃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