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主管霸凌不辭職、被家暴不離婚…關係專家:容易歇斯底里的女性配上看似冷靜的男性,很可能成為「虐待關係」

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許多場合都出現虐待關係,包括家庭、公司或是伴侶,不過往往彼此都沒被察覺,所以糾纏了一輩子。

許多心理學家和普羅大眾都認定,關係出了問題,雙方都要負責任,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這種錯誤觀念非常危險。

許多場合都出現虐待關係,包括家庭、公司或是伴侶,不過往往彼此都沒被察覺,所以糾纏了一輩子。我們一定要了解這種互動模式,才能察覺端倪,進而預防或終結虐待關係。

所有的控制型關係都會出現暴力言行,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行為的頻率、強度和動機也不同。在最嚴重的虐待關係中,有一方會不斷控制,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維持主控的地位。家庭暴力與虐待關係的專家班克羅夫特(Lundy Bancroft)指出,施虐手段是刻意計畫好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權力和長期控制對方。

目前最常見的虐待方式就是情緒虐待,也稱為心理虐待。當然,所有的虐待行為都帶有情緒,沒有純然的身體虐待。我們被信任的人毆打,情緒和身體都會受到創傷。

透過心理虐待,施虐者企圖減弱對方的權力或羞辱一番,讓對方越來越難反抗,易於控制。不管在家庭或工作場所,施虐者都會運用類似的心理戰術。同樣地,新興宗教領袖、獨裁者以及野心家,都會設法擁有至高無上的掌控權。透過精心的操弄手段,他們奪走了受害者的自主權,把他們變成順從的奴隸。在更嚴重的情況下,受虐者會維持虐待關係,不再反抗。

為了達到目的,施虐者掌握所有的話語權,讓受虐者看不出來自己正受到控制;他不相信自己的看法,也不敢質疑施虐者的一言一行。施虐者會把責任推給對方:「這麼做都是你逼我的,我都是為你好。」或是故意大事化小:「事情沒有那麼糟糕,是你反應過度了。」受虐者不僅違背了自己的意志,自主權和自尊也會大受傷害,最後失去反抗的意念。就像在戰爭中,囚犯被迫去殺害自己的同袍;或是妻子被丈夫家暴,進而無法照顧小孩。施虐者在受虐者心中建立一座無形的監獄,效力和真正的牢房一樣。旁觀者通常很疑惑,質疑被家暴的太太為何不離婚,被主管霸凌的員工為何不辭職,或是被情緒勒索的兒女為何不斷絕親子關係。

情緒虐待讓人身心俱疲,受虐者的自我價值感不斷下降,也越來越不信任自己的看法,情緒越來越不穩定、焦慮感升高,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他們內心也累積許多不滿,但因為身處受虐關係中,為了人身安全或擔心害怕,便無法說出真心話。長期以來,他們會用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壓抑情緒。舉例來說,受虐者的家人曾經到家中探訪,可是施虐者卻找藉口不告訴受虐者,這名受虐者在悲憤交集下,情緒崩潰便哭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施虐者更覺得受虐者情緒不穩定、思緒雜亂,難以討好。在異性戀的虐待關係中,最容易看到這種互動模式。關係專家瑞爾(Terrence Real)提醒大家,容易歇斯底里的女性,如果配上看似冷靜的男性,就很有可能發展成虐待關係。

根據統計,在虐待關係中,很少雙方都是施虐者,通常只有某一方在施暴。而在異性戀關係中,施虐者通常是男性,畢竟從先天生物條件來看,女性會比較弱勢。一般而言,男人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學習各種權力控制方法,這樣才能成為所謂的「真男人」;而女性在社會的要求下,傾向於當個好配合的伴侶、自主性低。當然有的施虐者是女性,畢竟除了異性戀伴侶外,同性伴侶、親子關係也都會出現虐待言行。

許多心理學家和普羅大眾都認定,關係出了問題,雙方都要負責任,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這種錯誤觀念非常危險。不過,在權力控制的關係中,雙方的地位並不均等,衝突通常是某一方引起的。再說,不論你的另一半做了什麼,都不能當成暴力行為的藉口。

虐待關係的指標

怎麼知道自己正身陷虐待關係?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是自己的感覺。諷刺的是,受虐者反而無法信任自己的感覺。下列幾個問題有助於辨別情況:

*發生衝突時,我是否害怕被對方恐嚇,身體和情緒都有畏懼的反應?

*對方有尊重我嗎?*對方願意聆聽我的想法、感覺和需求,並且認真看待問題嗎?

*把自己的擔憂提出來討論後,最後對方話鋒一轉,焦點全放在我做錯了什麼。

*不論我多麼努力溝通,對話內容永遠沒什麼建設性。

*是不是經常有罪惡感?*是不是過度注意彼此的關係,一直想找方法改善?*是不是覺得自己快理智斷線?

*心情是不是隨著關係好壞而起起伏伏?

*對方難以取悅,我始終對於現狀感到不安,很難有踏實的感覺。

*自信是否減低了?*越來越難相信自己的體驗與看法。

*衝突完兩人和好之後,還是擔心自己又會說錯話。

*發生衝突後,對方是否負起責任,確實自我檢討,避免以後再發生類似問題?

*我希望對方負起傷害我的責任,但他反而羞辱我,抱怨我要求太多、意見太多。

*總是有口難言。*我想挑戰他的權威,對方卻反控我想控制他。

*我感覺低人一等,在他面前抬不起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施虐者動不動就發脾氣,但受虐者連抱怨的權利都沒有。如果受虐者能察覺到自己的憤怒,就比較不會一再容忍對方的惡行惡狀。為了讓受虐者不生氣,施虐者最常用的招數,就是讓對方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被公平對待。受虐者一抱怨還會受到懲罰,使他不敢再多說一句。比方說公司的主管霸道又蠻橫,你在會議上忍不住抱怨了一下,工作量分配不均,心裡不太好受。這時老闆卻開始長篇大論,強調他為公司做了多少犧牲,員工又懶又不知感恩。講到最後,老闆覺得很失望、自己被糟蹋了,一言不發就離開會議室了,完全沒有回應你的問題。事實上,老闆向你傳達的訊息是,有意見的員工一定會付出代價。虐待關係一定會產生創傷,受虐者一定會經歷某些「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

這些症狀甚至在關係結束後也不會消退,它們不是懦弱的象徵,而是受虐的自然反應。理解這個道理,受虐者才有機會治癒。

請留意,如果有讀者認為自己處在虐待關係,那麼你們的互動方式已超過本書的討論範圍,最好的辦法就是結束這段關係。如果你有人身安全上的疑慮,必須立刻採取行動,尋求協助資源,以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書籍介紹

書名:關係免疫力:哈佛心理學家教你建立有韌性的人際關係,有效修復情感裂縫

作者:梅樂妮.喬伊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2/19

作者簡介/梅樂妮.喬伊(Melanie Joy)

心理學家,畢業於哈佛大學,專長領域為人際關係、溝通與社會變遷。她的著作獲獎無數,也是國際知名的演說家、訓練師以及組織教練。她的工作成果獲得世界各大媒體報導肯定,包括《紐約時報》、英國BBC、澳洲ABC電視臺,更多訊息可詳見www.melaniejoy.org/

延伸閱讀:

打完AZ怕有副作用,「第2、4、30天」要留意!家醫科醫師:施打後第●天是血栓觀察期

良醫健康網

不須道聽途說,由醫師們推薦出來的好醫師,是民眾最渴求的資訊。讓好醫師被

受虐 性伴侶 親子關係 家暴 離婚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