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聯合報 李偉文
我們吃的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吃的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這不是腦筋急轉彎式的問題。站在人類角度,蔬菜跟水果都是促進我們健康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假如站在植物的立場來看,蔬菜跟水果究竟有什麼不同?答案是,「水果很願意被動物吃掉,而蔬菜很不願意被吃。」

水果裡面有種子,所以植物希望藉由動物吃它的果實來幫忙傳播種子;但蔬菜是植物行光合作用獲取養分的重要器官,被吃掉了會危害它的成長或生存。

另外一個問題,植物跟動物有什麼不一樣?

這題未免太簡單,動物會動,會跑來跑去,而基本上植物不太能動。因此遇到動物,或者陽光烈日等會妨礙生存的外敵時,動物可以逃跑躲避,但是植物不能動,為了生存只好演化出不同策略來保護自己,也就是製造各種化合物來抵禦外在不良的因素。

在果實而言,果皮有五顏六色的植化素來抵抗強烈的紫外線,而葉子則帶有苦味澀味的草酸,來保護自己不被昆蟲或食草動物給吃了。這是我們吃野生植物時(未經人類育種改良的菜葉類),帶有澀味或苦味的原因。

草酸很容易與鈣離子結合,因此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而且草酸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也容易造成體內結石,幸好草酸只要加熱就會被破壞,所以野生葉菜只要燙過、煮過,苦味或澀味就會減少。

但現在人類吃的葉菜類都經過育種改良,所以草酸含量降低,但也因為如此,昆蟲就比較喜歡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種的蔬菜很容易被毛毛蟲吃光,而一旁野生葉菜植物卻安然無恙的原因。

正因為蔬菜是植物不願意被吃的部分,所以有人會覺得蔬菜很不好消化,其實不是不好消化,而是葉菜類的纖維人根本無法消化,基本上是原封不動排出去。這剛好協助吃太多垃圾食品的現代人將腸胃道的渣渣形成漂亮的便便排出體外。

相反的,水果是要讓動物吃的,所以種子成熟後,包住種子的果實也會變成動物最好的食物。不過果實的外皮對現代人來說,才是促進健康最重要的精華,因為植物抵抗外敵的成分,也就是我們現在通稱的植化素(植物化學元素,包括數百種天然抗氧化物)幾乎都存在果實外皮,而果肉就只有澱粉、水分、纖維及少量礦物質等微量元素。

古代的貴族或有錢人擁有很多奴工或僕人,貴族吃好吃的果肉,而外皮則讓下人吃,結果當然是貴族體弱多病,而傭人身強力壯。所以,我們若是想要獲得水果最大的好處,就是要想辦法連皮一起吃

不過現代人還有一個大問題,因為農業改良技術太厲害,水果變得太甜,於是呢,不好吃的果皮不吃,又吃太多只有糖分的果肉,我們以為多吃水果會健康,結果適得其反。我有一個吃素的朋友,非常重視飲食健康,不吃垃圾食品以及任何包裝飲料,不過因為太喜歡吃台灣誘人的水果,也認為所有專家都認為多吃蔬果是好事,就沒有節制的吃水果,後來居然得了糖尿病。

不過,這大概是少見的例子,因為據統計,台灣整體而言,吃蔬菜水果的量,遠遠低於維持健康的建議量,所以有機會還是要多吃蔬果呀。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蔬菜水果 植化素 草酸 李偉文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