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吃好、吃飽,有足夠的時間不吃,是恢復健康的一大關鍵
許多朋友進入中年後,身體陸續出現各種症狀,體檢報告的紅字也愈來愈多,就算努力運動、控制食量,也阻擋不了體態的變化及各種疾病和退化的發生。有些朋友會想是不是哪裡吃錯了,就想找一些特殊的飲食和方法來調理身體。
各種失衡的生活習慣及壓力,包括長期採用高碳水化合物而缺乏膳食纖維的飲食,讓身體無法承受過度的熱量攝取,而又缺乏足夠的非熱量營養如植化素、維生素、微量元素來進行身體療癒所需的生化反應,都會讓代謝逐漸僵化。長期下來,會覺得體力與精神無法應付日常生活。
華人從小習慣以精製澱粉當作飲食的主要熱量來源,也讓身體長期暴露在胰島素的刺激,而讓代謝機制偏向以糖為主要燃料的路徑,並在現代人多吃少動的生活形態下,不知不覺進入「胰島素阻抗」的狀態。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遲緩,而讓飲食帶來的不是精力,而是血糖震盪、精神起伏不定,甚至吃飽沒多久就感覺到餓,進入一種愈吃愈餓的循環,體重降不下來、健康指數也亮起紅燈。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調整飲食的內容,光從少吃著手,不光辛苦,即使短期減輕體重也很難維持,更別說回復健康。
我將《真原醫》談到的營養重點,十年後透過《療癒的飲食與斷食》重新展開,正是希望從飲食調整開始,由身體代謝的上游著手,幫大家走出慢性病的陰影。實作上,從兩個層面進行:透過吃好、吃飽進行徹底的營養調整,然後漸進地延長不吃的時間,喚醒身體清理和療癒的本能。
首先,什麼叫做吃好、吃飽?也就是在攝取足夠熱量的前提下,將過去以精製澱粉為主的飲食習慣,改成減少胰島素分泌的、含大量新鮮蔬菜的高脂低醣飲食。我們能吃飽,能得到充分的熱量、維生素和礦物質,自然不會隨時被飲食的念頭帶走、不會一天到晚想著還要吃點什麼。走出身心的匱乏感,整個人自然穩重起來,有足夠的精神應付一整天的活動與責任,而容易採用正向且豐盛的心情來面對世界。
身體本來就是靈活的,走出以澱粉為主食的熱量來源單一化狀態,無論吃或不吃都可以維持運作一段時間,而不會立刻受到飲食的衝擊讓運作失衡。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配合身體的生理時鐘來做進一步的調整──延長睡眠帶來的休息,而有足夠的連續不進食時間,來啟動細胞內的自噬作用。
具體的作法可以是早餐晚一點用、晚餐早一點結束,或乾脆少吃早晚其中一餐,讓身體得以進行深度的清理和療癒。當然,要順利延長不進食的時間而不會感覺餓或精神不佳,前面所談的搭配大量蔬菜的高脂低醣飲食是最好的幫助。脂肪帶來的熱量讓身體有足夠的滿足感和保護,而大量新鮮的高纖葉菜類則補充了各種生理功能所需要的完整營養。
重新學會餓了才吃、不餓不吃,從「非吃不可」轉向「可以不吃」的心態,是我認為現代人最需要的一個調整。搭配飲食習氣和代謝的轉變,我也建議身邊的朋友透過拉伸、結構調整、有氧健身等運動,從能量的使用和心情的層面,進一步帶動身心正向的調整。
這麼一來,一個人不但輕輕鬆鬆走出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的陰影,也得到活出快樂與健康的鑰匙。
推薦文章
-
容易感冒與不易感冒的人差別在哪?想加速康復靠它可抑制病毒
-
十大解膩飲食!不一定要喝茶 吃點蘿蔔也有幫助
-
柳丁挑皮嫩心硬、沈重紮實感的才好!買回家後勿做一事才能延長保存期限
-
什麼是超加工食品?多吃變胖又傷腦,專家帶你一次搞懂
-
吃完人氣厚鬆餅堡出現頭暈、口渴 你可能有這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