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型感冒、感染型腸胃炎 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三采文化 賴韋圳/芊瓏中醫診所 中醫師
孩子拉肚子時,常會聽到醫師說小孩得了「腸胃型感冒」,有時則是「感染型腸胃炎」,這兩種病症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

孩子拉肚子時,常會聽到醫師說小孩得了「腸胃型感冒」,有時則是「感染型腸胃炎」,這兩種病症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

如果從一般的角度,感染型腸胃炎大多是細菌型感染,例如吃了不新鮮食物,導致腸胃道想把髒東西排出來。腸胃型感冒,指的是因病毒感染而引發的腸胃炎,感染的方式跟感冒一樣是病毒,因此可以被稱為腸胃型感冒。這兩種都是腸胃炎,都會拉肚子,究竟要怎麼分辨呢?大部分的爸媽,包括我,可能都很難分得清楚。

不過我的專長畢竟是中醫,所以就從中醫的觀點來解釋吧!

腸胃型感冒除了拉肚子之外,還可能出現發燒、疲倦、肌肉痠痛等「表證」(發生在身體表面的症狀)、同時有腹瀉、腹痛的「裡證」(發生在身體裡面的症狀)。通常我會先解決體表的表證,再來處理肚子的裡證問題。

二千年前的《傷寒論》有提到:「先解其表,後治其裡,解表桂枝湯,治裡四逆湯。」這就是很典型的肚子受涼,導致發寒、腹瀉的症狀。

臨床上,我所看到的感染型腸胃炎大便都比較臭、比較黏、肚子會發熱,而腸胃型感冒肚子摸起來不會那麼熱。不過,不管是哪種拉肚子,我都會建議爸媽先讓小孩拉,把身體裡的毒物排除,只要適度補水,不要讓孩子真的拉到脫水就好。

不過說歸說,實際臨床上……還真的沒有幾個人做得到。我還曾遇過媽媽來看診時說要讓孩子先拉,但晚上就被爸爸帶去急診打止瀉針。要知道西醫對付腸胃炎的SOP也是先檢驗和觀察,如果先幫病患打一針,除了止瀉外,更有可能只是幫忙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而已。

(本文摘錄自三采文化《中醫爸爸40個育兒神招》)

書名:中醫爸爸40個育兒神招,孩子少生病、超好帶:不打針、少吃藥,輕鬆搞定高燒不退、久咳不好等小兒惱人病 作者: 賴韋圳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9/03/01

關於作者/賴韋圳 中醫師

兒科中醫代言人、芊瓏中醫診所 中醫師

兩個孩子(阿花跟喀撐)的爸,經營「兒科三百首」粉絲專頁,針對家長們養育兒時常遇到的問題,提供實用的中醫生活解方。文章幽默風趣、直白、不拐彎抹角,對網友來說,看賴醫師的文章是種療癒,有助放鬆心情養小孩。

問診用心,強調「孩子是我們最呵護的人」,對於小病人極有耐心與親切,深受媽媽們喜愛與推崇。許多爸媽為了孩子,週週到診所找賴醫師報到。

賴醫師為了讓小病人們能夠快快好起來,上診以外的時間仍不停鑽研古今中外兒科中醫療法,除了和中醫師或準中醫師們交流,也樂於與父母們分享,是爸媽們的中醫靠山!

●「兒科三百首-賴韋圳中醫師」粉絲團:goo.gl/zBFVDc

腸胃炎 感冒 拉肚子 腹瀉 病毒感染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