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中微生物 有助孩童的免疫耐受性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元氣周報/楊定一】

現代醫學知識的普及,讓一般民眾對於各種層出不窮的感染性疾病已有足夠知識來做好預防工作。通常一提到生活周遭的微生物,人們都會以「致病原」的角度來看待,總希望盡量避開與各種微生物接觸。

事實上,環伺我們生活周圍的許多微生物與人體是處於和平共處狀態。人體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微生物生態系統。自出生那一刻起,我們開始經由食物、水、空氣及皮膚的接觸,與環境中各種微生物產生密切的關係。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活動越多,接觸到的微生物數量也逐漸增加。科學家發現,存在人體皮膚、黏膜、消化道、生殖泌尿道等等部位的微生物種類超過千種,數量幾乎是人體細胞十倍以上。

在健康情況下,絕大多數與我們緊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不但對人體無害,甚至可以幫助人體進行某些重要生理功能(如製造維生素、幫助消化等),並且在某些致病菌入侵時,人體可以藉由這些共生微生物來對抗致病菌。但當人體健康遭到破壞,部分原本長居人體的微生物就可能反撲造成危害。因此人體若要保持健康,與微生物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關係就顯得相當重要。

或許有些人曾經聽過一種醫學名詞「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說明幼童如果較少有接觸微生物的機會,可能會影響其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增加過敏疾病發生可能性。雖然這樣的主張也引起專家間的激烈討論,但不可忽視的是,人體有負責對大多數微生物反應的免疫細胞,幼兒階段若有機會接觸環境微生物,是可以適度刺激幼兒免疫系統的發育,讓孩童發展出較佳的免疫耐受性(immune tolerance)。

根據近年來許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許多居住都會區的兒童,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率普遍較高。研究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都會區的人們習慣利用各種清潔劑、消毒藥水來清潔環境、衣物、器皿,洗淨身體,不但破壞環境微生物生態的平衡,同時也破壞人體自身正常菌叢的平衡。

另一方面,都市裡的孩子,較少有機會與自然環境接觸,像是泥土、植物、動物等,所以減少與各種微生物接觸機會,使得免疫細胞發育的重要階段,沒有得到適度刺激。而經常不當使用抗生素,更可能威脅人體內微生物生態的平衡,例如在經過抗生素治療過程,同時也讓腸道益生菌遭到破壞,而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人體免疫系統是健康的防護網,免疫能力與營養、情緒、生活作息、環境汙染等息息相關。因此,幼兒階段越早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正常生活作息、正向穩定的情緒等,自然可以擁有較佳防護能力,但也不要忘記,免疫系統就像一支軍隊,需要適度刺激來訓練與調整。而大多數潛伏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微生物,也是我們生存環境中重要的一環,對於人體不但無害,更可以幫助強壯我們免疫能力。

所有的生命,包括花草、樹木,都是依附著平衡的環境才能健康生存。當人類有意、無意破壞環境生態平衡時,也會對自身帶來健康危機。希望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健康同時,也不要忘記保護環境裡所有生命的平衡,才能讓人類生命與萬物在一個共生存、共演化的過程,獲得延續。

微生物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