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巨結腸症 便秘長達半年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嘉義報導】
1歲7個月大的男童便秘長達半年、腹部異常脹大,帶到診所檢查多以腸胃炎開藥並灌腸。直到男童反覆高燒不退,嘉義基督教醫院診斷結腸有拳頭大的糞石,手術矯正後復原。
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醫師賈書悌指出,「巨結腸症」患者多發生在新生兒,尤其加入副食品後,便秘症狀更明顯。當孩童長期便祕,用軟便劑仍無法緩解時,若X光檢查確定腸有囤積大量糞便,即可能為巨結腸症。
若小朋友正常生長,靠改變飲食與藥物改善即可,若做巨結腸症造影,就必須切片檢驗。
賈書悌提醒,先天性巨結腸症多以便祕症狀呈現,男多於女,如發現沒有糞便,孩童尿布仍有糞水,一旦長期便秘合併腹瀉及反覆高燒,極可能為先天性巨結腸症合併腸炎,死亡率為2%。以台灣出生率計算,每年約有3、40名新生兒被先天性巨結腸症纏身。
推薦文章
-
關節疼痛 小心屈公病找上門
-
慢病主題館【預防】把「健檢」當起點 打造健康管理防線 沒病就先顧健康
-
許金川/食道、呼吸道、尿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
「亞洲補快」傅雲慶,救回3歲女孩勝過賺錢價值!將ESG理念從院內向外擴散展現醫療永續決心
-
普發現金最快10月就能領!發放方式、領取資格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