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巨結腸症 便秘長達半年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嘉義報導】
1歲7個月大的男童便秘長達半年、腹部異常脹大,帶到診所檢查多以腸胃炎開藥並灌腸。直到男童反覆高燒不退,嘉義基督教醫院診斷結腸有拳頭大的糞石,手術矯正後復原。
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醫師賈書悌指出,「巨結腸症」患者多發生在新生兒,尤其加入副食品後,便秘症狀更明顯。當孩童長期便祕,用軟便劑仍無法緩解時,若X光檢查確定腸有囤積大量糞便,即可能為巨結腸症。
若小朋友正常生長,靠改變飲食與藥物改善即可,若做巨結腸症造影,就必須切片檢驗。
賈書悌提醒,先天性巨結腸症多以便祕症狀呈現,男多於女,如發現沒有糞便,孩童尿布仍有糞水,一旦長期便秘合併腹瀉及反覆高燒,極可能為先天性巨結腸症合併腸炎,死亡率為2%。以台灣出生率計算,每年約有3、40名新生兒被先天性巨結腸症纏身。
推薦文章
-
膽結石疼痛部位在哪裡?大便這顏色不尋常 出現「典型症狀」可能要動手術
-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全年威脅 專家:疫苗接種保護全家老小健康
-
院長講堂╱馬偕兒童醫院院長陳治平 打造懷孕完整照護鏈
-
三多健康最前線/世壯運掀高齡運動風潮 營養師:銀髮族補對蛋白質 更易長肌肉
-
喝水不夠!醫推夏天常備冰箱的防中暑「黑馬飲料」老年人更該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