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68重症再現 恐致癱瘓目前無疫苗保護
恐導致孩童下肢癱瘓的腸病毒D68型,近日再增一名重症個案。衛福部疾管署指出,上周腸病毒疫情雖趨緩,就診人次降至1萬2千多人,比前一周下降2成,卻新增腸病毒D68型重症病例,也是今年第二例腸病毒D68型個案。
一名家住南部的5歲女童,10月中旬因高燒、流鼻水、咳嗽、暈眩等症狀就醫,之後出現下肢無力的類小兒麻痺神經系統重症病徵,目前仍住院治療中。
疾管署防疫醫師吳佩圜指出,腸病毒疫情雖趨緩,但尚未脫離流行期,上周出現的重症個案,同住家人均無類似症狀,就讀的幼兒園上月曾停課未出現其他重症孩童,衛生單位將持續監控中。
該重症女童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主管運動神經元的脊髓灰質區有變化,即病毒侵犯了運動神經區,與小兒麻痹的狀況類似,未來可能導致下肢癱瘓而需復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腸病毒D68型特殊之處,主要是不會出現手足口病等典型腸病毒71型症狀,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病徵如發燒、呼吸道症狀等,後續若出現重症,都是類似小兒麻痺的肢體麻痺症狀,雖不會威脅生命,但可能造成下半身癱瘓,需長期復健。
小兒麻痺病毒也是腸病毒之一,但孩童接種小兒麻痺疫苗,卻無法對腸病毒 D68型交叉保護。國內自2014至今年共出現42例D68型個案,其中僅2例重症,都出現在今年8月至10月,今年累積至11月有5例個案。
羅一鈞說,國內腸病毒的社區流行仍以克沙奇病毒為主;今年八月出現腸病毒D68重症首例,是家住台北的2歲幼童,後續可能需復健。2個月內就出現2例D68重症,但羅一鈞認為,皆為零星個案,且分布一南一北,疾管署將持續監控疫情發展。
腸病毒D68型於2014至2015年在美國首次發現引起小朋友下肢無力,短短四個月有120例,但截至目前為止並無相關全球統計,只有零星文獻發表,台灣也只有少數個案。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肺惡霸小細胞癌新免疫藥物現曙光 四大癌症醫學會疾呼應支持弱勢病人
-
指尖變圓、手腳夜間痛…重症醫示警「這些手腳異狀」恐是癌症前兆!症狀持續逾2週速就醫
-
中醫大附醫攜手台灣世界展望會,推動「Water to Kids」水資源展 衍生企業齊心響應 擴大醫療永續影響力
-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全年威脅 專家:疫苗接種保護全家老小健康
-
支持桃園市以疫苗補助帶動預立醫療決定,結合健康管理與生命教育的創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