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傳統坐月子餐 太油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坐月子在華人社會中似乎再平常不過,然而在西方社會卻相當新鮮,就連不少在美國長大的美籍華人也半信半疑,當地營養師則認為一些傳統坐月子餐太油,營養不夠均衡。
加州聖蓋博醫學中心華裔營養專家洪莉莉(音譯)指出,如果產婦餵母乳,要留意補湯中的米酒或薑的成分可能透過循環帶進母乳中。她認為,產婦最好多喝牛奶,食用白肉,補充鈣質,但避免補湯中的內臟。
洪莉莉表示,自己產後就被母親要求1個月不能出門,她也食用不少雞肉與蛋,補充蛋白質,但堅持不喝傳統煲湯,不吃燉豬腳,站在營養師的角度,她認為一些傳統煲湯或燉豬腳湯太油。為了讓長輩開心,她願意1個月不出門,但堅持照常洗澡。
華人傳統坐月子餐中的豬肝被認為能補血,豬腰子能緩解腰痠,青木瓜促進乳汁分泌,然而營養師認為,內臟類最好少吃,肉食多考慮一般白肉為佳。
世界各國大都有自己的產婦飲食文化,例如韓國人產後常喝海帶湯,墨西哥人喝清雞湯,奈及利亞人喝鹹粥。
華人「坐月子」之主要目的是讓產婦有足夠的休息以恢復體力,希望均衡的營養膳食能補充產時消耗與餵乳需求,並遠離一般家事,改為被照顧;不出門則有隔離保護的作用。然而由於生活日益進步,產婦生活起居禁忌可以稍做調整與修正,例如現代多數區域自來水及熱水器與吹風機普及,不能碰水的禁忌大致上已不被嚴格看待。
推薦文章
-
西瓜皮上白色部份別急著丟!環保大使教「做成小菜」美味又營養
-
短期連續懷孕恐影響女性健康 醫呼籲正視產後避孕重要性
-
10類食物不能放進微波爐!微波爐起火怎麼辦?看到冒煙謹記4步驟處理
-
守護孕婦胎兒健康 高市推動周產期轉診共同照護
-
白肉神話破滅?新研究警示禽肉也致腸胃道癌!醫曝吃肉真正致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