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不適 哺乳媽媽「藥」這樣吃
常聽到哺乳媽媽身體不適時,擔心服藥會影響乳汁,不利嬰兒,忍著身體不適也不願意服藥。
其實,以腸胃道疾病為例,若哺乳期婦女腸胃道輕微不適,可考慮試著自行痊癒,不一定需立即吃藥;若有必須用藥的情況,可考量藥品分泌至乳汁的程度,選擇安全且最不會讓嬰兒間接吸收的藥品。
依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常見的腸胃藥在哺乳期間大多可以使用,依症狀簡述如下:
一、出現惡心、嘔吐症狀時,建議選用diphenhydramine(鹽酸二苯胺明)或ondansetron治療,並可補充維生素B6;應盡量避免服用會經母體吸收進入乳汁之metoclopramide(美托拉麥)或prochlorperazine等藥物。
二、欲緩解便祕之症狀,主應藉由改善飲食習慣,攝取高纖食物、足夠水分及規律運動以預防便秘。
而哺乳期婦女的藥物首選,主要為不會經過腸道吸收的膨脹性瀉劑搭配大量水分,如車前子;稍具刺激性的番瀉葉類成分,也是兒科醫學會認可授乳期可使用的瀉劑,另可選用滲透壓性緩瀉劑如氧化鎂或lactulose(乳果糖)液劑等。
三、腹瀉治療,建議選用非常少量分泌至乳汁的loperamide(樂必寧,使用期間建議不超過兩日)或不會吸收至體內的吸附性止瀉劑;其他因細菌感染造成之腹瀉,則建議經由醫師評估後治療,不宜自行選用止瀉劑。
四、胃食道逆流或胃灼熱之藥物治療,兒科醫學會建議,哺乳期婦女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藥品famotidine(發模梯定)為首選,另可選用含鈣、鎂、鋁等制酸劑(如碳酸鈣)作為胃酸中和或抑制劑。
其他授乳期婦女之腸胃道用藥建議,包括可選用未經全身性吸收或分泌至乳汁的simethicone(喜毎賜康)消除腹部脹氣等。
一般而言,哺乳期婦女接受藥物治療,建議於授乳後或間隔下次哺乳時間較長時間前服用;而服用可能經由乳汁分泌影響嬰兒之藥物,則建議於服藥期間暫停授乳,再於停藥後一段時間恢復授乳,以避免藥物經由乳汁分泌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
當哺乳的媽媽們需要更多疾病治療或藥品資訊,可先行參考醫師或藥師評估建議,以保障母體用藥安全與嬰兒成長發育機能。
推薦文章
-
生吃蔬菜會傷腸胃嗎?專家教你4招兼顧營養與腸道舒適
-
台大開減肥班30年首曝秘笈 紅藍綠三色蔬果各有不同效果
-
鼻胃管有多痛苦?營養師親試「插管灌食」揭折磨過程:體會長輩的苦
-
「便當1主菜」超多人愛,卻比炸雞腿還胖!外食便當這樣吃熱量減半
-
咖啡容易利尿…夏天喝多會脫水嗎?內科醫解答最適飲用量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