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調適/休息+親情+藥物 遠離產後憂鬱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嚴烽彰指出,女性在懷孕生產的階段,本來就承受極大的壓力,除了體內荷爾蒙的劇烈變化、生產過程的痛苦外,更要面臨角色轉換及未來親子照顧的問題,進而導致精神上的不安感,如果處理不當,產後出現心理及精神疾病是很有可能的。
嚴烽彰表示,根據臨床觀察,大部分產婦或多或少有產後沮喪的現象,若能給予產婦情緒發洩的機會或給予心理安撫,通常較不需擔憂。
至於產後憂鬱症,根據臨床統計,約有一成產婦會因擔心無法照顧新生兒、或因孩子反覆生病、哭鬧不已,出現自責或無力感,進而心情低落、食欲降低、無法入睡,這些症狀會從產後第2、3周開始,產後第4到第5個月達到高峰,到最後根本無法照顧嬰兒。
嚴烽彰強調,家人若能從旁協助產婦排除環境中不利或不安的因素,解決情緒障礙,必要時尋求心理治療,或服用抗憂鬱劑都可恢復正常。因此,要遠離產後憂鬱,包括產後充分休養和家庭支持,兩者不可或缺。
【2009/11/01 元氣周報】
推薦文章
-
研究建議早上9點前吃早餐 科學家稱有助降低罹患1疾病風險
-
「大S去世堅定我辭職想法」27歲女棄銀行鐵飯碗:別等退休才享受人生
-
喝牛奶也能帶來好心情!專家:這一款比全脂奶抗憂鬱效果更好
-
🎧|母親辭世、事業觸礁,曾二度被憂鬱找上,「知名家醫科醫師」揭露可以這樣做...
-
吳佳璇/當抗鬱藥即將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