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研究:孕婦吃檳榔 易生瘦小女
學者研究發現,婦女懷孕期間若長期嚼食檳榔,出生的嬰兒體重較輕、身長較短,且生男的機率比未吃檳榔婦女少了38%。
高雄醫學大學昨舉行「檳榔嚼食與成癮性之健康危害」專題研討會。
護理學院教授楊美賞發表「婦女懷孕期間嚼食檳榔對懷孕結果的影響」,她蒐集1264名原住民產婦資料訪談,發現有464名婦女懷孕期間嚼食檳榔,她們生下來的嬰兒體重平均比未嚼食者輕89.54克、身長少0.43公分。
楊美賞說,這群嚼食檳榔的產婦只有48%產下男嬰,未嚼食者有56%生下男嬰。
經過人口統計分析後,吃檳榔婦女生男機率比不吃的少了38%。
楊表示,目前雖無明確證據解釋為何孕婦食用檳榔會影響胎兒性別,不過依過去動物實驗發現,檳榔成分對精蟲具殺傷力,研判可能因此破壞Y染色體,導致男嬰受精卵不易著床,甚至流產,才會造成女嬰多於男嬰的情況。
高醫大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李建宏指出,臨床研究也發現,有嚼食檳榔習慣者,發生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年齡,比一般人平均要提前10歲,不可不注意。
李還指出,若同時還有飲酒習慣者,43歲是口腔癌、喉癌和食道癌的發病高峰期,建議高危險群應在43歲起就定期檢查。
與會的台東女婿、澳籍學者黑碧德(Peter Osborne)說,台灣檳榔人口有280萬人,原因應該是檳榔具有高度成癮性。
他有朋友一天要吃60顆檳榔,但台灣研究目前多鎖定檳榔的致癌風險,對成癮機轉、戒斷藥物等研究付之闕如,連醫院成癮門診都沒有檳榔戒治業務。
黑碧德呼籲政府應推動檳榔成癮防治和研究,才能降低致癌率。
推薦文章
-
第35屆醫療奉獻獎╱來自菲律賓、扎根恆春!陳明珠投身偏鄉 洗腎照看診
-
歐盟點名乾洗手1成分有致癌風險 擬列危險物質…消毒用品恐全面下架
-
過期瓶裝水即使沒開封也別喝!專家警告:攝入大量「致癌性毒物」
-
女性年過50應多吃青花菜 腫瘤科醫師教你1吃法抗癌效果更佳
-
50個好故事【脈動台灣 醫路前行】隱形英雄3_原鄉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