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射精21次降罹癌風險?醫:別盲目追求次數
攝護腺癌一直都是上了年紀男人的隱憂,而且隨著年齡增加機率越高,近幾年來國外不斷有報導研究男性「多射多健康」,多做愛或射精可降低罹癌風險。甚至指出一生中若能與21名女子做愛,更能達到效果。但衛福部桃園醫院泌尿科醫師莊恆彰認為,不需要為了降低風險,刻意追求射精次數。
美國研究
每月射精21次 攝護腺癌風險降
美國哈佛大學曾發表一項研究,指稱每月射精21次或以上的男人,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會減少22%,該研究將3萬多名男士,分為20至29歲的青年組與40至49歲的中年組,並要求這些男性連續18年記錄每月的射精次數。
最後研究成果發現,青年組每月射精21次或以上的男性,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每月射精4至7次的男性少20%;在中年組別中,更可減少患前列腺癌機率達22%。另外,澳洲也有研究指出,男性每周射精4.6至7次,比每周少於2.3次的人,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低36%。
加拿大研究
性伴侶超過20個 攝護腺癌機率降
「想要遠離攝護腺癌,就要多做愛!」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也發表一份研究調查,男性若想降低攝護腺癌風險,與超過20名女性做愛,能降低28%罹癌率。而這些報導與研究廣為流傳,讓不少台灣男性「奉為圭臬」,台中就曾有一位中年男子招妓被抓,他向警方辯稱是為了「通攝護腺」,深信多射一點、癌就少一點。
醫師提醒
多重性伴侶 反增疾病風險
莊恆彰說,研究提到的多重性伴侶,能大幅降低攝護腺癌風險,他反倒認為如果性行為過於活躍,不僅性病、傳染病感染風險高,更可能會造成攝護腺慢性發炎,久而久之反而會癌變,所以追求所謂的「射精次數」、「伴侶人數」或「做愛次數」並不是有效的防癌方式。
莊恆彰認為,國外許多研究,因為要調查性行為模式,必須讓病人填寫問卷,並長期追蹤來收集研究資料,但這可能有回憶誤差,造成研究數據誤差大,加上每個人的年紀、身體情況都不同,因此研究準確性並不高。
定期檢測 及早發現才是重點
莊恆彰指出,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都會出現排尿疼痛、排尿困難、頻尿、夜尿或血尿等情形,因此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定期抽血檢驗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指數以及肛門指診檢查,有家族史則應在45歲做檢查,才能即早發現與治療。PSA指數如超過4就屬不正常,若指數過高會做攝護腺切片檢查,確認是否有癌細胞。
攝護腺肥大通常會先吃藥控制,如出現血尿、腎臟水腫或膀胱結石等併發症,才會建議手術。傳統手術使用電刀經由內視鏡進入尿道刮除攝護腺,目前較新的手術是雷射汽化治療,不過要負擔約13萬元醫療費。
攝護腺癌治療方式,多數會手術切除整個攝護腺,若患者年紀大又有心臟與肺部疾病問題,會進行冷凍治療或放射治療。而攝護腺癌最常見癌細胞移轉到骨骼,導致急性背痛、痠痛,就要用荷爾蒙治療或是化療。
莊恆彰表示,要預防攝護腺癌,除定期檢查,生活不要有壓力、作息正常、飲食均衡、適當運動與規律性行為,才是最有幫助的抗癌祕訣。建議不要過度「著迷」於射精次數的多寡,健康規律生活才是保健之道。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吃越多效果不會越好!泌尿科醫師指點 吃「藍色小藥丸」必知6件事
-
大豆萃取物能改善攝護腺問題嗎?教授告訴你答案其實很簡單
-
女性定期做子宮頸抹片 45歲以下男女建議打HPV疫苗
-
及時阻斷癌前病變 子宮頸癌早期治療存活率達九成
-
不論年齡都要定期篩檢 子宮頸癌61-70歲最多、年輕患者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