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肌少症風險 要補足蛋白質
年長者肌少症,關鍵在「吃」出問題;要怎樣吃才能補足蛋白質? 桃園天晟醫院貼心提醒,肌少症不是只有肌肉減少,還包含肌力減退和活動表現變差,致功能逐漸下降,進而造成衰弱。想吃出健康可諮詢營養師。
天晟醫院營養師蔡宗銘分析,年長者常有牙口不好、食慾不振、味覺嗅覺不靈敏等,造成「吃」的時候出現問題,如肉不好咬、菜不好吃等,往往就變成白飯配湯吃到飽,這樣子的確是吃飽了,但沒有足夠的蛋白質,肌肉就慢慢流失了,便容易引起肌少症。
蔡銘宗表示,要改善牙口、食慾、味嗅覺等問題,可用蒸、滷、燉的烹調方式,使食材更加柔軟,也可多利用鳳梨、芒果等水果入菜添加風味,提升長者吃的能力和興趣,只要做到「吃得下、吃得對、吃得夠」原則,就能增加蛋白質攝取,降低肌少症的風險。
天晟醫院社區醫學部巡迴社區,舉辦預防肌少症健康促進宣導蛋白質是人體細胞主要成分,提供重要的胺基酸,讓身體有精力及幫助復原,產生飽足感。
組成蛋白質的長鏈胺基酸,更是維持肌肉組織所必須;人體可以自行製造11種胺基酸,另外9種必要胺基酸,需透過飲食來攝取。
高齡化社會,肌少症問題需要重視,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過40歲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減少15%速度加速流失。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脂肪最少的部位不是雞胸!5款雞肉營養大PK 加入一物強化鈣吸收
-
簡單又低成本?椰子油漱口改善口腔及全身健康有科學證據嗎?
-
天氣一熱,頭皮就開始狂出油?一圖看懂怎麼吃改善油頭問題
-
年紀大老是疲倦、腦袋不靈光?名醫推「把一飲料當水喝」補足蛋白質就不累
-
負重運動能增骨質密度 豆類補鈣要選傳統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