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掃泡麵、料理包、乾糧…營養師提醒購買前注意「3個重點」
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民眾也開始乖乖待在家防疫,但病毒要防,飯也要吃,料理包與泡麵等食品變成民眾最佳選擇!
許多學童、民眾開始因應政策暫時停課、居家辦公,為了避免人群接觸,降低感染風險,選擇在家自行烹煮。也因考量到取得便利及保存期限,口味眾多的「調理包」便成為飲食上快速的一項選擇。
但調理包是屬於加工食品,難免會擔心是否將過度的加工吃下肚,對健康是否有不好的影響?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教民眾三招聰明選、健康吃!
購買時看清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標示並多多比較選擇,大多加工食品因為了保存或保留食品的風味,會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較多的調味料或添加物。在選擇上應避免選擇太多添加物在內,並選擇油(脂肪)、鹽(鈉)、糖等成分含量低的食品。
調理包內成分常見的是鈉含量偏高,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長期吃下過多鈉,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常見的調理包大致可分為冷凍、耐高溫軟袋包裝、罐頭等方式當作保存方法。冷凍包裝的食物有水餃、咖哩雞、燉煮牛肉、排骨湯等,通常為了以防食物變質通常冷凍包裝的保存期限會較短,食材上也會較新鮮。
常溫料理包通常可以在常溫環境下放置1~2年,製造方式不需添加防腐劑,而是經過高溫殺菌後真空密封包裝才得以保存這麼久的時間,但也因經過高溫殺菌處理,過程中也使部分營養素流失的較多。
營養師提醒,不管何種包裝主要還是依照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標示」做為優先篩選條件。
市面販售的調理包口味大多以精製澱粉、肉類居多,若長期食用容易缺少蔬菜、水果、乳品類等營養素,所以食用時要記得搭配新鮮蔬菜補充膳食纖維的攝取及足夠的鈣。
若是用肉類食品料理包,除了蔬果、乳品類,也別忘了可搭配適量的澱粉,如飯、麵、地瓜等全穀雜糧類來當作主食。
潘富子營養師也提醒防疫期間在家吃,也要注意營養均衡,勿長期以調理包取代新鮮食材,盡量選擇食物的原形,才能吃得健康,提升免疫力!
購買前注意「3個重點」
第1招:「營養成分標示」看仔細!
第2招:可優先選擇冷凍鮮食調理包第
3招:別忘了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
【延伸閱讀】
- 為降低醫療量能超載,專家建議:新冠肺炎輕症與無症狀感染者你可以這做!
- 【防疫措施】新冠肺炎肆虐中, 在公共場合戴口罩,勤洗手依然會有中標危險?!
- 【面對疫情】除了勤洗手、戴口罩,還可以做3件事提升免疫力!
-
餛飩 吃巧不吃飽
-
植物肉退燒?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恐致癌、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
外科醫每天手術後猛灌「500ml健康飲料」一掃疲憊 事後超後悔:傷肝的毒藥
-
餅乾、炸雞隱藏反式脂肪 小心吃出高血脂
-
不敢吃青椒?料理1招口感變香甜 跟它一起吃對身體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