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吃吃吃 防食物中毒5原則
農曆春節有許多團圓聚餐,但要留心飲食安全衛生,以免壞了新年好興致。衛福部食藥署提供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原則」,包括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等。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說,購買食材前應計畫好烹煮與食用的份量,購買後的食材應儘速放入冰箱冷凍或冷藏貯存;冰箱也應避免存放過多食材,否則會導致冷卻效果下降、微生物孳生風險提升。另外,處理食材應謹守預防食物中毒的「五要原則」。
第一是「要洗手」,飯前、如廁後與處理食品前後,都應以乾淨的水與肥皂徹底洗淨雙手,若至郊外旅遊或露營,更應注意飲食衛生。其次是「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且不生食損傷的蔬果;表皮較粗糙的水果容易藏汙納垢,應徹底將果皮刷洗乾淨後再分切,以避免刀子將果皮細菌帶進可吃的果肉中。
第三是「要生熟食分開」,處理與盛裝生熟食的器具應分開,洗滌或裁切蔬果時也要避免交叉汙染。第四是「要徹底加熱」,不食用未煮熟的禽畜水產品,海鮮及肉類產品應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攝氏70℃,細菌才容易被殲滅。最後是「要注意保存溫度」,在室溫下不宜放置過久,進冰箱的保存溫度得低於攝氏7℃,復熱時則需徹底加熱。
潘志寬提醒,若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儘速就醫,同時配合衛生單位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發生原因。
推薦文章
-
叫外送、吃自助餐都很雷!食安專家眼中6項「絕對不會做」的事
-
嚴格全素、避開日曬?營養師曝看似讓人健康的8事其實很傷身
-
苦杏仁有毒,入藥可治感冒、流感、肺炎!杏仁不等於苦杏仁
-
山藥變黑可以吃嗎?吃山藥會性早熟、致乳癌?解析「神仙之藥」飲食禁忌
-
理財專家從冰箱就可看出主人購物習慣 「五大難存錢特徵」你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