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芳/看起來好吃 就好吃

聯合報元氣周報 文/朱慧芳
完全一樣的主菜,擺設方式不同,看起來就完全不同。圖/朱慧芳

中餐西吃是時尚也是符合多人用餐的方式,既方便又衛生。經過嚴峻的疫情,分盤分食也成為在外用餐的必要。不過,從中式的豐盛飽滿轉變到西式的留白與抽象,單是擺盤方式,兩者就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就像東西方文化,各有趣味。

中菜的擺盤從中央擴散往外,就跟中式的建築一樣,不求高但求廣,擴及四方照顧方方面面,而西方建築求高求尖盡可能往上發展,看看西方教堂就可以了解。這些文化上的根本差異,也反映在中西餐飲的擺盤裝飾上。

無論是冷盤、副菜、主菜、湯品……一路到甜點,中式的盤飾絕大多是以對稱的次序排列,主角置中,其他配菜漸次環繞排至外圍。最常使用的是胡蘿蔔、小黃瓜、小紅番茄、巴西利香菜、彩色甜椒等。因為這類蔬果,顏色鮮豔搶眼不搶味,既可提升食欲,達到陪襯主食的效果,又沒有強烈氣味,不會喧賓奪主,更重要的是,不容易萎凋乾枯或是褪色,可以在盤子上撐幾個小時不會累。不過,在外用餐時,我很怕遇到用蘭花、蔬果雕、假山假樹塑膠葉片裝飾盤面的菜餚。過度的裝飾,總讓我懷疑是不是之前已經擺在別桌的菜肴上,到我們這桌也只是個串場。

想到中式大菜的裝飾物,就讓我想到炸鳥巢,不管什麼食物,一但放入鳥巢裡就顯得是用心製作的佳餚。不過,用炸的鳥巢需要大鍋油,在家裡廚房製作有難度,替代的方案是我稱為洞洞餅乾的乾煎油麵糊。

● 材料:20g中筋麵粉、160g冷水、30g植物油,少許鹽,四項材料充分混合成麵糊。加鹽是為了讓洞洞餅乾口感更好,除了當盤飾,也可以直接食用。

● 作法:

平底鍋加熱保持中小火,倒入適量麵糊,麵糊受熱開始出現洞洞後變成網狀,顏色轉深至焦黃,就可以沿著邊緣鏟起。顏色越深質地越脆,如果顏色較淺表示洞洞餅乾還有可塑性,趁起鍋時可以立刻塑型,一旦降溫也是會變脆。倒入的麵糊越薄,洞洞餅乾越脆。相對的,如果麵糊較厚,煎的時間需要越久,起鍋時的質地也會比較軟,更容易塑型。

洞洞餅乾的口感很類似煎鍋貼、水煎包時,黏在底部的脆皮。市面上有些鍋貼店,還得另外加價才吃得到香煎麵糊皮呢,可見得麵糊煎得好,也是挺有價值的。

洞洞餅乾製作容易,好吃好用。圖/朱慧芳

相較於中式的幾何與對稱,西式餐點的裝點就比較抽象。西餐最常使用白色瓷盤,且把三大要角~主菜、副菜、醬汁集中擺放,盤面上大面積的留白,加上大筆一揮似的藝術造型,充分發揮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精髓。這句建築設計界的金句,用在餐盤上,似乎也有提升價格的功能,留白越多,想像的空間越大,恰到好處的份量,能讓視覺更專注,對健康也是加分。

百分百容易的醬汁裝飾法。圖/朱慧芳

法式餐廳的擺盤,常看到把濃稠的醬汁當成顏料揮灑,有時是上餐後再淋上,有時是在盤上與主菜對望,強調醬汁的重要性。在深色大盤上篩撒白綿糖粉,或是在白盤上篩撒巧克力粉、以巧克力醬作畫,也是常見的甜點裝飾技巧。這些手法,在居家廚房裡不難做到,只要有附長嘴的塑膠醬料瓶就可以操作。只要多練習幾次,甚至只要自己喜歡,都有加分效果。吃得好,也要吃得巧,很多時候是看起來好吃,就已經覺得好吃!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日隨報附贈,12版版版

麵粉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