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痔瘡發作?醫師:最好在晚間11時前就寢
Q:避免痔瘡發作,該補還是該瀉?
A:痔瘡發作時令人坐立難安,要避免那樣惱人的窘境,中醫還會依據個人體質治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實熱證型體質的人,往往因為攝取過多燥熱食物、反覆便秘,使得氣血瘀滯下焦,痔瘡腫脹、疼痛劇烈,同時合併面赤口臭、失眠心煩、小便深黃量少等症狀。針對這類型的族群,治療以消炎、清熱、消腫、通便為目的。
氣虛下陷型的人,往往勞累過度、身體元氣不足,平日容易倦怠、面色蒼白或泛黃、心悸、睡眠品質差、無力排出糞便,一用力痔瘡就容易突出。如果工作需要久站久坐,還會導致中氣下陷,濕熱之氣鬱積於下焦,使得肛門腫脹、痔瘡發作。
針對這類型的族群,治療以補脾腎提補元氣、促進血液循環、提氣消痔為目的。
肝氣鬱結型的人,往往自我要求高、工作壓力大、容易生氣、經常熬夜。
由於肝經循環經過肛門並沿身體兩側而上行至頭頂,因此情緒不穩、容易生氣的人,容易發生氣不上行而往下降,痔瘡便隨之突出。針對這類型族群,治療以疏肝理氣為原則。
一般建議,最好在晚間11時前就寢,以讓人體氣血循環規律正常,減少虛火或實火出現;三餐均衡且定時定量,減少食用寒涼冰冷與炸辣燒烤等食物,增加高纖維飲食與蔬菜水果,並每日攝足2000毫升的水分,以助排便順暢。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
推薦文章
-
唯有運動能抵消久坐早死風險!5招椅子身體活動法 適合無法出門運動的你
-
如何避免心臟加速老化?你不知道4個日常習慣正損害心臟健康
-
下背痛就是椎間盤突出嗎?4大警訊助判斷:常做1事容易引發
-
高達8成的中風其實可以避免 做到3件事就是降低風險最好方法
-
如何防止跌倒?圖解「居家防跌4招」,做家事也能練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