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易體液不足、熱病 治需用滋陰方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體液不足也可能是外來因素影響。例如癌症患者在放、化療後的黏膜損傷或乾燥不適,中醫師林坤成在一場講座中提到,臨床上常用沙參麥冬湯等方改善。
陰虛是一種常見的體質表現,陰虛是指腺體分泌出現異常,各種體液不足時,出現的熱病,或自覺有熱;中醫師表示,放、化療後的黏膜損傷即是陰虛,屬治療副作用,給予滋陰藥方多能改善。
醫師表示,陰虛內熱患者多感到體力差、黏膜乾燥、發熱,這常非單純的火氣大或感染問題造成的實火,不單純投予瀉實火的中藥,而是給予滋陰藥,補充津液同時除熱。待熱象控制後再給予理氣、補氣,提升免疫力,改善病人自身抗病能力。
陰虛患者可能出現乾咳。所謂陰虛熱毒型的患者乾咳少痰,或痰少而黏,痰中帶血,胸痛且呼吸急促,心煩睡眠差,脈細數,舌質紅或暗紅,苔白。這也屬於陰虛內熱。
若是同樣乾咳少痰,或痰少而黏,痰中帶血,但疲乏無力,面色白,舌質淡紅有齒印,苔薄白細弱,即為氣陰兩虛,湯藥常用北沙參、天門冬、麥門冬、白朮、川貝、五味子、等配合治療。
推薦文章
-
木瓜助腸胃消化,一天能吃多少?哪些人不適合吃?「萬壽果」功效及禁忌一次看
-
晚期肺癌也能唱出生命力 7旬翁穩定治療三年 健身唱歌樣樣行
-
B肝早篩檢、早治療 遠離肝臟危機
-
從募款千萬到健保首例給付 花蓮慈濟見證CAR-T治癌突破
-
超慢跑調氣血 按摩2穴位睡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