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只在手腕處 腳背也可診脈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診脈不一定只能在手腕附近的寸口,中醫師葉育韶指出,現代脈診為求方便、快速,多在腕部橈動脈處把脈,但中醫認為腳背上的趺陽脈等其它部位的脈跳也具重要診斷參考價值。重症將亡或非常虛弱時,腳背上動脈搏動處的趺陽脈會顯得非常微弱。
醫師指出,在最初,中醫的把脈法其實遍及全身動脈口,古代的「三部九候」診法就是最早全身脈的遍診法之一,是一種診察全身動脈口的診斷方法;但往後兩手橈骨內側橈動脈的診脈處的「寸口」逐漸成為中醫師主要的把脈位置。
「三部九候」將人體頭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處的動脈,在這些部位診脈,就稱為三部九候。例如頭部包含兩額動脈、兩側耳前動脈,兩頰動脈。上肢有手太陰肺經動脈、手少陰心經動脈,手陽明大腸經動脈。下肢上有足厥陰肝經動脈;足太陰脾經動脈、足陽明胃經動脈;下足則有少陰腎經動脈等。
中醫最初的脈診為為全身性的,往後兩手把脈的標準才逐漸定型。現代的中醫師較少見使用古代多樣的脈診法。
推薦文章
-
80歲現役醫師為何不和妻子一起散步?他曝真實原因:更有助健康
-
清明肝氣旺 多吃綠色蔬菜養肝排毒
-
清明氣候多變易受寒,養生4要點 !飲食著重健脾養肝,少吃油膩辛辣
-
靜脈雷射可增加運動表現、治百病?教授盤點研究論文給答案
-
草菇高纖、蛋白質豐富 但隔餐或隔夜不宜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