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會很消耗精氣神?

聯合新聞網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文、圖/摘自《活到天年3—人體通補養生手冊》/武國忠醫師著/人類智庫出版集團提供】

開口神氣散,話說多了會傷身

傳說中,女媧照自己的面容,創造我們人類。女媧到底長什麼模樣呢? 我無從得知。然而,看看我們自己,或許可以猜測一下她的樣子吧!

我時常會好奇:為什麼她造我們的時候,給了我們兩隻眼睛,一雙耳朵,可是卻只有一張嘴巴? 難道是讓我們多看、多聽、少說話嗎? 想著想著,裡面的確大有道理,比如,老子很早就點破了玄機,他在《道德經》裡講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人物列傳.女媧

神話傳說中上古時代的女帝,與伏羲是兄妹。相傳外型長得人首蛇身,曾煉五色石以補天的裂縫,並截斷鰲足,作為撐天的大柱。創造人類,摶土造人,制定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記載見《淮南子》。

人物列傳.老子

道家始祖李耳的別名,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生卒年不詳,著有《道德經》一書,曾任職為周代守藏室之史。主張清靜無為之說,後世視其為道家始祖。傳同一時代的孔子,亦曾前往請教問禮。

現今社會百業中,如鐵匠、磨刀匠、蹄鐵匠、碗筷匠、煤窯匠等行業,皆尊奉老子為祖師爺,祭拜不輟。也尊稱老子為「老聃」、「太上老君」、「老君」、「李老君」、「老子道君」、「伯陽」、「李伯陽」。

經典檔案.道德經

春秋時老子(老聃)所撰,共五千餘言,也稱《老子》或《道德真經》。內容分上、下篇,解說道、德的意義。

說話會很消耗精氣神?

可以說,除了聾啞人士,人幾乎每天都要說話,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說話是很消耗精氣神的呢?

怒會傷身變醜

生活中,我們實在應該學會心平氣和地說話,不只讓別人感到舒服,也使得自己開心。另外,說話時不要帶著怒氣,中醫講「怒則傷肝」,並且「怒則氣上」。

試想,若是有高血壓或心臟不太好的人,說話動怒,氣血上行,可能就會因此病發,甚至嚴重到威脅生命。除此之外,大怒的人還會導致形與氣脫,使得面目扭曲變形,時間久了,人也會變得醜陋不堪。

說話要用心

講話言不由衷,也會使自己的注意力分散,最後心被攪亂。「心為君主之官」,一國之君都亂了,那他底下的臣民,又該將希望寄託在誰身上呢?

所以,隨之而來的是,其他臟腑的平衡也會被打亂。因此,說話還是要用心、真誠的。

說好話不出惡言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語句:「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禍從口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此等等。這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說話的時候,多說激勵向上的話,多說讓人寬心的話;要不就少說,甚至是不說。

說話的學問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禍從口出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少說話,多做事
●說好話,做好事

君子語默為養生

從傳統養生的角度來看,聖人講惜字如金,也是為了盡量減少精、氣、神的外泄。這就好比演員有兩種,一種台下話很多,到了台上或鏡頭前,反而張口結舌,無法投入;另一種演員是平時話不多,演戲的時候充滿激情,開口說話舌燦蓮花,甚至眼睛裡像要冒出火花,這就是厚積薄發的結果,這種人也最容易成功。

古人說「食不語」

特別要提醒你的是,古人說「食不言(語)」,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說話,因為人的食道和氣管之間有一「活塞」,下嚥飯時氣管合上、食道張開,講話時食道合上、氣管張開,又想咽食物、又想講話,容易把食物嗆到氣管裡,引起劇咳、嘔吐,給身體帶來很多不可預知的危害。

現在,你是否意識到「說話的學問」? 請沈潛下心來,認真想想它,我是不是該有所改變? 相信只要照著我教你的方法去做,過不了多久,你就會由衷地感受到:「話少了,精氣神多了! 」

成語小辭典.厚積薄發

蓄積深厚學力、謹言慎行,不隨便發表意見。

用之有道.武醫師養生帖

少說話也是養生
從傳統養生的角度來看,聖人講「惜字如金」,就是為了盡量減少人體精、氣、神的外泄。

這就好比演員有兩種,一種台下話很多,到了台上或鏡頭前,反而張口結舌,無法投入;另一種是平時話不多,演戲的時候充滿激情,舌燦蓮花,甚至眼睛裡像冒出火花,這就是厚積薄發的結果,這種人做事情最容易成功。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秉持著「以智慧豐富快樂人生,用知識傳承人類文化」的理念

高血壓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