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心肌梗塞 針灸食療改善症狀
冬季雖然是心肌梗塞猝死的高峰季節,但在夏季由於高溫炎熱,也可能因激烈運動,導致心肌梗塞。要如何防止病情惡化?除了中藥治療外,也可配合針灸及食療等方法,調整體質,改善心肌梗塞症狀。
台灣每年近萬人突發心肌梗塞,而且不少病患在發病前根本沒有出現胸痛,甚至沒有任何徵兆。由於急性心肌梗塞發病較急,一旦發生,會造成瞬間死亡或殘障,如果不依靠事前預防與檢查,很難掌握風險。
一般來說,天氣過冷或過熱、年紀大、抽菸、三高和肥胖等都是危險因子,一個人危險因子愈多,罹患心血管阻塞的機會愈大。
一般人而言,中老年人如果出力時,覺得胸悶、透不過氣來,或爬梯時上氣不接下氣,可能心血管有問題,要小心。
從中醫角度來看,心肌梗塞稱為「心痺」,可從調理氣血及心、肝、脾、腎等器官著手,讓這些器官及氣血循環變好了,就可達到治療心臟病的效果。
中醫治療心肌梗塞分五種類型,即氣滯血瘀、痰瘀互結、心氣不足、陰血虧損及心腎陽虛,但這些證型,都有其適應證,應由中醫師處方。
除了藥物治療,還可輔以食療或針灸,來減輕心絞痛病情,例如用豬瘦肉125公克,撒入三七末10至15公克,放瓷碗內,隔水蒸熟,飯前一小時食用,每2至3日一次,或針刺膻中、內關、心俞、郄門、厥陰穴、巨厥等穴,達到通經絡、調氣血的效果。
根據臨床觀察,中醫是利用中藥食療或針灸治療心肌梗塞,治療大多注重益氣、溫陽、養陰、補氣、理氣、活血、化瘀、袪痰的中藥,以降低血壓、血脂、清理血管,可打通阻塞的血管,若用藥得當就能改善,甚至治癒這種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治療心肌梗塞,雖有一定效果,但對於急性發作的心血管阻塞患者,建議尋求西醫治療較能避免危險,等到病人出院後的調養,則可選擇中醫療法,更可發揮逐瘀通絡、補氣養血的特長,防止術後再度發作。
心肌梗塞患者除了接受治療,切忌情緒過度激動、避免冷熱刺激、並積極治療高血脂及糖尿病、控制體重、戒菸、不過量飲酒、保持大便通暢,加上適當運動,才能遠離心肌梗塞威脅。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推薦文章
-
「海上烏金」烏魚全身是寶,這樣烹調去油脂!膽固醇高可以吃烏魚子嗎?
-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
75歲糖尿病嬤腳趾發黑險截肢 細胞治療重塑壞死組織
-
節氣小雪22日報到 中醫推2穴位、1茶飲養腎打通身體暖氣開關
-
前警政署長猝逝…冷熱交替好發心血管疾病 醫揭發病前有一重要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