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和魚肝油不一樣,你知道嗎?專家告訴你哪些人不建議吃

健康報網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劉芳、鄒雨桐;藥劑科主任藥師蘇娜
魚油示意圖/ingimage

魚油和魚肝油是許多人熟悉的營養補充劑,但它們真的適合所有人嗎?其實不然。雖然它們對健康有益,但某些人群服用後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帶來健康風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哪些人不適合吃魚油和魚肝油,以及後面的原因。

魚油和魚肝油的區別

魚油是從魚類的脂肪中提取而來的脂類,通常來自魚類的被切除組織,尤其是沙丁魚、鯖魚和鮭魚。魚油的萃取方法包括加壓榨汁、溶劑萃取和超臨界流體萃取等。其主要功效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等發炎性關節疾病的症狀,改善認知功能,減少皮膚乾燥和發炎等。

魚肝油是從魚的肝臟中提取的油脂,最常見的來源是鱈魚和大比目魚等。 魚肝油的萃取方法主要是蒸煮魚肝,然後收集上層的油脂。魚肝油的主要功效包括預防和治療維生素A、維生素D缺乏症,促進鈣吸收,維持健康,增強免疫力等。

哪些人應慎用魚油

魚油富含ω-3,對心臟、血管、大腦健康和大腦發育都有好處,但以下幾類人應慎用魚油。

1. 心臟病患者

有部分研究指出,心臟病患者若同時合併肝功能異常、脂肪肝或肥胖,過量補充魚油可能導致肝臟負擔加重,甚至出現肝功能損害。

建議:若有心臟病或肝功能異常,應在醫師指導下評估是否需要補充魚油,並嚴格控制劑量。

2. 有凝血異常或服用抗凝藥物者

魚油具有抗凝血作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若正在服用抗凝血藥(如華法林、阿斯匹靈),或有血友病、出血傾向者,服用魚油可能導致容易出血、皮下瘀斑等狀況。

建議:術前1~2週應停止服用魚油,以免影響凝血功能與傷口癒合。

3. 對魚類或海鮮過敏者

魚油是由魚類提煉而成,仍可能含有微量蛋白質,導致過敏反應,例如皮疹、呼吸困難、腸胃不適等。

建議:可改選植物性Omega-3來源,如亞麻仁油、紫蘇油或藻油。

4.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

懷孕後期或哺乳期女性若補充過量魚油,可能影響胎兒或新生兒的凝血功能。

建議:孕婦若需補充DHA,可選擇醫師推薦之孕婦專用魚油或藻油,並依劑量服用。

5. 免疫力低下或服用免疫抑制劑者

魚油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若與免疫抑制藥物同時服用,可能干擾藥效或增加感染風險。

建議: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病人,應先諮詢主治醫師再決定是否補充魚油。

除了上述族群外,每個人的體質、基礎疾病不同,也可能影響魚油的代謝與吸收。若要長期補充,務必先詢問醫師或藥師意見。

哪些人應慎用魚肝油?

魚肝油主要含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D,對脊椎健康、增強免疫力和保健效果。但幾類人群在使用時需特別注意。

1. 高血鈣患者

魚肝油中的維生素D會促進鈣吸收,若本身血鈣過高,補充後可能導致噁心、嘔吐、心律不整,甚至腎功能受損。

建議:高血鈣者應避免服用魚肝油,也要減少高鈣食品攝取。

2. 孕婦與嬰幼兒

孕婦若過量補充魚肝油,可能造成胎兒骨骼發育異常;嬰幼兒則可能出現維生素A或D中毒,導致食慾下降、煩躁或生長遲滯。

建議:孕婦與嬰幼兒應使用醫師指定的維生素補充品,勿自行購買成人用魚肝油。

3. 維生素A或D中毒者

若體內已累積過多維生素A或D,再補充魚肝油會加劇中毒風險。

維生素A中毒可引起頭痛、肝損傷、皮膚脫屑;維生素D中毒則會造成高血鈣與腎臟損害。

建議:若出現疑似中毒症狀,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科學使用不要盲目跟風

魚油和魚肝油不是萬能補品,是否需要根據健康個人補充康狀況和飲食結構決定。在服用魚油或魚肝油前,建議諮詢醫師或藥師,尤其是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藥物的人。

如果日常飲食中經常攝取深海魚等食物,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充魚油。若日照充足、飲食均衡,也不必特別補充魚肝油。

購買時,請注意查看成分表,選擇正規廠商生產的產品,並注意保存期限與保存方式。

健康報網

《健康報》是中國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的最具影響的全國性衛生行業報

魚油 維生素D 魚肝油 維生素A 深海魚 認知功能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