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天然」維他命C是怎麼合成的?教授告訴你諷刺的真相
美國有一個致力於提供正確醫療資訊的網站叫做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美國科學與健康協會)。它在2025-4-14發表Think Your Vitamin C is ‘Natural?’ Think Again(您認為您的維他命 C 是「天然的」嗎?再想想)。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有機化學博士Jose Bloom。他是這個協會的化學與製藥科學主任。
這篇文章的副標題是:您認為維他命 C 來自手工採摘的柳橙和陽光嗎?還是用玉米糖漿、硫酸和基因改造微生物合成的。這不是一個童話。這是具有諷刺意味的工業化學。
由於Jose Bloom博士的文章都是帶著英文特有的黑色幽默和嘲諷,所以把它按字翻譯成中文將會是語無倫次。因此我不得不做一些調整以便中文讀者能夠較清楚理解。下面就是調整後的翻譯:
美國消費的維他命 C 有 90% 是中國生產的。而且它肯定不是來自橘子。
維他命 C 的合成是猶太裔波蘭人Tadeusz Reichstein在1933年發明的,所以這個合成方法就叫做The Reichstein process。它的步驟是:
1.用氫氣和鎳催化劑在高溫高壓下將D-葡萄糖氫化成D-山梨醇。2.用細菌(Acetobacter suboxydans)將D-山梨醇氧化成·L-山梨糖。
3.用酸性催化劑和丙酮將L-山梨糖轉化成雙丙酮-L-山梨糖。
4.用高錳酸鉀將雙丙酮-L-山梨糖氧化成·2-酮-L-古洛糖酸。
5.在酸性條件下或通過加熱將2-酮-L-古洛糖酸內酯化成抗壞血酸(即維他命C)。
The Reichstein process在過去90年裡已經被做了許多改進,例如:
1.用基改玉米來製作玉米澱粉。2.用基改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所產生的α-澱粉酶來將玉米澱粉轉化成D-葡萄糖。
3.用基改細菌 Ketogulonicigenium vulgare來將L-山梨糖轉化成·2-酮-L-古洛糖酸。
版主加註:Jose Bloom博士之所以會強調「基改」,是因為崇尚「天然」的人是無法接受基改食物。所以,他嘲諷地說,所謂的「天然維他命 C」不但是合成的,而且還是用基改的酵母菌和細菌合成的。
延伸閱讀:請看我在2018-8-22發表的維他命,天然?:有一位讀者就曾經跟我說「我要強調我吃的是天然的綜合維他命」,所以我就問她「天然的綜合維他命」是什麼東西?是從動植物萃取出來的?還是罐子上寫著「天然」的人工藥片?從這個例子就可看出,「天然」這個詞現在幾乎已經等同於「騙你傻乎乎」了(註:用現代話講就是「智商稅」)。
後記:讀者Elliot留言:天然ㄟ尚好 (appeal to nature) 之 “naturalistic fallacy" 市場策略在保健食品 (natural supplement)、護膚產品 (clean beauty) 銷售上屢試不爽,Greenwashing is a lucrative business. 更是近來 MAHA (& HHS, FDA, RFK Jr, Casey Means, etc.) 主打的賣點:synthetic & chemical 是敵人,natural & organic 是武器。
原文:天然維他命C是怎麼合成的
責任編輯:辜子桓
推薦文章
-
連吃30天奇異果「腸胃肌膚出現三大變化」腸活專家曝最健康吃法
-
維生素C是柳橙的5倍 芭樂有助控制血糖但一類人須留意食用
-
什麼食物色胺酸最多?不是香蕉!多吃6類食物給你好心情
-
怕缺維生素C?一天半顆芭樂或一顆奇異果就夠 「這時」吃吸收率最好
-
你需要多少維生素C對抗感冒和日常壓力?專家教找出適合自己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