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要汗流浹背才有用? 研究解析恐怕跟你想的不一樣
中風病人經過搶救之後,多半需要靠著復健來恢復以往的身體功能。現在有一項新的研究表示,即使是輕度運動,也可以幫助降低中風對身體的損害,研究刊登在《美國物理醫學與康復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上。
美國伊利諾大學運動和社區衛生學教授Neha Gothe表示,中風是造成老年人殘疾的主要原因,雖然已知運動可以改善中風後的健康狀況,但是幾乎沒有相關研究指出不同強度的運動是如何影響中風患者的身體機能。
研究中,Neha Gothe和她的團隊對30名中風患者1周的日常活動評估,觀察他們走了多少路以及做了哪些活動。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每天平均進行中度至強度的運動時間僅有7分鐘;但從事輕運動,包括悠閒散步、做家事、園藝或其他不會流汗的活動等卻長達3小時以上。
Neha Gothe表示,研究結果只是初步,結論是除了進行中度至強度的體育活動外,從事較輕度的日常活動同樣也很重要,有助於中風患者擁有更好的身體機能,特別是對於罹患中風或慢性疾病的人。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防中風、降心臟病風險 5種清血管食物現在起要常吃
看見有人中風怎麼辦? 等救護車時你要做這幾件事
推薦文章
-
還敢偷懶不繫安全帶?急診醫分享驚悚X光片 揭車禍後的慘烈代價
-
退休節儉夫妻擁2千萬資產「開始大手筆花錢」兒以為遇詐騙 實情令人欣慰
-
鼓勵癌友保生機 盼凍卵補助擴大
-
2025癌症論壇/癌症治療大躍進!國衛院:本土基因庫可助客製化治療
-
苗栗醫療資源不足?鍾東錦:基層診所、社區支持當堅實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