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減肥…恐嚇不如鼓勵
【聯合報╱本報訊】
減重除了少吃多動,動機也是成敗關鍵。不過,研究顯示,暗示肥胖為一種疾病、肥胖的人等於懶惰等將肥胖汙名化的訊息,不但無法激勵過重者減重,反而會增加壓力,甚至出現暴食等反效果。專家建議,多想想維持正常體重的好處,而過重造成負面影響,可幫助延長並增強減重動機。
美國加州大學一項研究,將自認有肥胖問題的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閱讀標題為「要丟掉體重,還是要丟掉你的工作」的文章,另一組則閱讀標題為「要戒菸,或要失去你的工作」,在受試者閱讀後給予10分鐘休息時間,提供同分量的茶點。
結果發現,閱讀「要丟掉體重,還是要丟掉你的工作」的受試者,吃的茶點遠比閱讀另一篇文章的受試者來得多,且在後續的訪問中,閱讀汙名化肥胖文章的受試者,也多表示自己不容易控制食量。
研究分析,自認有過重問題的人,會因為汙名化肥胖的訊息而更無所適從,也更容易使進食行為失去控制。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提醒民眾肥胖對於身體影響的訊息是必要的,但很多人因為動機不足或自認無力改變,維持現有生活習慣,建議以正向行為來取代負向的嚇阻,例如鼓勵體重過重的民眾,維持正常體重對身體的好處。
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說,減重就和戒菸一樣,若只是用恐嚇來宣導,卻沒有提供替代的方案來幫助,就可能會出現習得的無助感,在減重、戒菸失敗或是無所適從的情況下,產生的挫折感就會導致自暴自棄的反效果。
推薦文章
-
聽神經損傷無法靠手術、藥物恢復 只能藉助聽器或電子耳矯正
-
健身教練給50歲人的建議 「微調五種習慣」不用特別做什麼就能減3公斤
-
完全不會流汗!專家教飯後10分鐘小動作「有效減緩血糖飆升」:坐著就能做
-
瘦下來仍消不掉腰部贅肉和雙下巴?5種「看似肥胖表現」其實是體態出包
-
扁平足「穿這1種鞋」恐反釀足底筋膜炎!醫教挑選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