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當選胖子縣 嘉義胖弟胖妹多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台灣哪裡最多胖子?答案居然是嘉義縣、台東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根據民國九十八年,近兩萬名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首次繪出台灣肥胖地圖,發現居民高肥胖比率區域,近十年由「城」轉為「鄉」,飲食習慣的改變是主因。
國健局局長邱淑媞昨天於「二○一一肥胖防治國際研討會」報告時表示,國人過重肥胖比率超過四成四,兒童則是每四個就有一個過重或肥胖。六至十二歲兒童超重比率最高的在嘉義縣,超過二成九,最少的在台北市,有一成八。成人超重者在台東縣則超過四成八,新竹市最「輕」,仍有三成七過重或肥胖。
「最大的問題在吃」,邱淑媞說,台灣山地離島區域「好山好水」,但肥胖增加幅度較高的原因是,吃的熱量比消耗多。肥胖的城鄉差距,與各國的趨勢相同。一開始都會區居民或高社經地位者,多食高熱量的西式飲食,但也是獲取資訊最多最快者,先學會改變習慣,接受健康飲食概念。另外逐漸採降價策略的速食業者,進軍低社經地位區域,因此「肥」了「買得起的人」,所以當都會區及先進國家的肥胖率下降,鄉村山區及開發中國家的肥胖率則上升。
台灣處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冷飲店恐也是「助紂為虐」的兇手。邱淑媞說,從民國九十四到九十七年的營養健康調查發現,成人從甜食攝取熱量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熱量來源是「冰飲料」。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提醒,別以為只有「吃油得油」其實「吃糖也得油」。董氏發現,南部地區飲食較北部偏甜一到兩度,特別是幼童,常常把含糖飲料當水喝,「造就」許多小胖子。
推薦文章
-
國外瘋「倒退走健身法」比快走多燃40%熱量 改善關節炎、提升大腦認知
-
94歲醫生「十年未生過病」每天必吃一食物 靠它防感冒、增強抵抗力
-
潤餅藏熱量陷阱 避油炸少負擔
-
「這3種水果」纖維含量驚人,芭樂上榜!解便秘、控血糖、降膽固醇必吃
-
營養師推薦6種「香蕉絕佳搭配吃法」有飽腹感又能防止血糖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