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脂肪肝多因體內痰濕瘀阻而起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治療脂肪肝,從改善體內痰濕瘀阻著手。中醫師李明哲表示,中醫認為脂肪肝是痰濕瘀阻所導致,所以有「肥人多痰濕」的論點;與中醫五臟的脾、腎、肝有關係,常見症型主要包括脾虛生痰、肝鬱化火、腎陽不足、氣滯血瘀等。
李明哲醫師表示,辨證用藥部分,針對「脾虛生痰」者,症狀可見疲倦、消化不良、胃口不佳、大便稀軟,舌淡白苔白,脈滑,治療可用二陳湯、溫膽湯調理,幫助改善脾胃不和作用。若為「肝鬱化火」者,表現包括心煩易怒、口乾口苦、目黃、脅痛、便秘等,治療可用龍膽瀉肝湯調理,幫助瀉肝火、利溼熱作用。
李醫師表示,還有「腎陽不足」者,症狀可見包括怕冷、水腫、腰膝無力酸痛、遺精、頭暈,舌胖大、脈沉細等,用藥可用濟生腎氣丸、右歸丸調理,幫助溫補腎陽功能。而「氣滯血瘀」者,症狀可見脖子緊、肩膀硬、身體常有疼痛、胸悶、舌暗紅、脈澀等,治療可用血府逐瘀湯調理,幫助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作用。
「溼熱型」者表現可見包括胃口不好、胃脹氣、輕微黃疸、小便黃、舌紅、苔黃膩等,可用茵陳蒿湯袪濕瀉熱。
推薦文章
-
富含硝酸鹽助降血壓!為何甜菜根該在你的餐盤裡?教授這麼說
-
蝦殼剝掉不吃太可惜!營養師曝特殊成份:有益大腦、腸道和心血管
-
停經、臉頰凹陷顯老態…節食快速減重反使皮膚下垂!「3招」吃對餐食比例才能瘦
-
其實你不缺?專家揭為何多數人根本不需要額外蛋白質食品
-
失智基因3級風險 靠後天5招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