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胃癌大國 日本祭出「滅菌」絕招成世界對策最強國

元氣網 科普作家 蕨代霜蛟

關於胃癌、以往分享過好幾篇文章。同時我的至親、從小帶我的外婆也死於這一疾病之手、令我早在初中時代開始就對於這一惡疾懷抱著一種難以形容的複雜感情。簡而言之、恐怕就是十分關注醫學VS胃癌這場沒有硝煙的殊死之戰的進展吧。最近更新較少、正好留言裡有好幾條信息要求了解一下日本對於胃癌的應對情況。那好、今天分享一篇。

胃癌、簡直可以說是一種東亞特色癌。東亞三兄弟中國、日本和韓國在胃癌方面可謂兄弟手牽手、誰也不落後。就這麼三個國家、胃癌的發病竟然可以占到全球的60%、胃癌在東亞、就狠到這個地步。

全球來看、2012年全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為952000、在所有癌症中位居第五位。其中、只要得了胃癌、查出感染幽螺桿菌(HP)、也就是HP陽性者比例高達90%。另一頭則是死亡人數:723000人、在全球排行中位居更高:第三位。從中你就可以理解胃癌這個病是有多致命。

看日本。2008年胃癌罹患人數為男性84000左右、女性39000左右、合計123000左右。日本胃癌患者的HP陽性率更高:98%、也就是只要你得胃癌、你就幾乎肯定買一送一感染HP。2012年胃癌死亡人數則是男性32000左右、女性17000左右、合計49000左右、差不多就是50000人。

注意這個死亡數字:5萬人。從1970年代到那個時候、40多年時間裡、每年胃癌都能很穩定地在日本奪走50000條性命。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日本這樣一個赫赫有名的長壽國、怎麼偏偏在胃癌方面傷亡如此慘重?

先不要急著下結論、來看下圖:

這張圖對比了2014年這一時間點位上發表的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的胃癌五年生存率。當時的水平是這樣的:

日本:60%。

中國:20%。

印度:9%。

美國:22%。

法國:23%。

英國:16%。

丹麥:14%。

德國:25%。

無疑:日本的確是胃癌超大國、但同時在全世界範圍內日本又是毫不誇張、當之無愧的胃癌對策最強國。同樣不幸罹患胃癌的情況下、日本的胃癌患者對於活下去的信心遠遠強於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事實就是這樣。

請注意、這還只是2014年時候的水準。5年後的今天呢?更是牛逼:根據日本國立癌研中心剛剛發表(2019年4月9日)的日本癌症5年與10年相對生存率數據、日本最新胃癌5年生存率已經高達74.9%、而10年生存率都竟然達到了64.2%!換言之:胃癌在日本已經相當程度實現了慢性病化、也就是說和糖尿病、高血壓那類疾病那樣、纏著你、但也讓你有機會活。只要你想要控制、就不再凶神惡煞地要你命。

那麼、如此傲視全球的水準、是因為日本有著遠遠凌駕其他國家的胃癌治療水平麼?

NO。日本的胃癌治療水平的確也是全球首屈一指、但問題在於治療水準差異本身、不足以支撐出這麼漂亮的數據。真正造成重大的差異的、不是治療、而是兩個字:『更早』。這一點、可以從最新日本胃癌生存率數據中、三期只有48.3%、四期更是僅僅6.9%看出來:這個癌真正進展厲害了之後、全世界哪裡的醫生看都不會再有多大的差距、甚至可能根本就沒有差異。

大多數癌症(但不是所有)、只要介入足夠早、治療效果會好得多得多、預後樂觀得多。在日本、胃癌能夠在全民範圍中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意識灌輸充分。事實上還不止這些、後面會提到。這一切的背後絕不是一兩個點上抓住、而是一整套系統在良好地運行、才可能達到這個水準。而相形之下、其他國家哪怕是發達國家、早期發現胃癌的比例依然是非常非常低下。但有人或許會從另一個角度對這一數據提出質疑:這難道不會是因為歐美沒有將胃黏膜內癌這一非常早期的階段視作胃癌?這話只是說對了一半。從結果而言似乎的確如此、但重要的是背後原因:胃黏膜內癌就算你想要發現也絕非那麼簡單的、需要相當高度的診斷技術和內窺鏡技術作支撐、而胃黏膜內癌只要給到足夠時間、幾乎肯定會發展為侵襲性癌、幾乎不可能像某些癌症那樣乖乖停留在原地就不再發展了。所以有時候討論話題時別國如果有人表示中國某某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太低了的時候、我們並不能簡單地以『因為我們癌症統計的對象階段比較晚呀』這樣的方式去簡單回應的。

早期胃癌、意味著極其樂觀的預後。在日本、早期胃癌(1期)的5年生存率高達97.4%。所有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所佔比例高達60%、相比其他國家的10%-20%簡直是天壤之別。在胃癌方面、早、就直接等於命。而早、很早很早、正是日本舉國應對胃癌並達成如此耀人成績的最大法寶。

同時治療手法雖然不是最為關鍵、但日本早已相當普及胃黏膜內癌的胃鏡下切除術、這一點即便歐美都遠遠還未能做到。胃癌尚處於黏膜內癌階段時是相當早期的、但想要在如此早的階段就發現胃癌、沒有相匹配的精細診斷技術和內窺鏡手術技術、是做不到的。所以again、這是一整個系統、而不是靠局部在支撐。不過局部上、日本醫師在①早期診斷和②胃鏡下治療方面的水準之高說世界第一在全球同行中不會有異議。

但日本也絕非一蹴而就做到這一點。早在1970年代初、日本就已經有推廣了胃鏡、但問題在於當時的性能不行。因此之後好幾十年、日本一直以胃鋇餐X光來作為主要胃癌篩查手段。直到很後來、胃鏡開始電子化、胃鏡下的畫面和視角都大幅改善、而且還能經由電腦進行畫面處理、基於胃鏡的早期胃癌篩查水準飛速進化。終於、胃鏡篩查胃癌對於預防死於胃癌的價值無可爭議、到如今日本很多地方都已經忽略鋇餐X光、直接上胃鏡檢查了。

實際上就算在傳統鋇餐X光時代、日本胃癌早期篩查依然做得非常好。一方面是製度、另一方面是醫生。醫生靠什麼?極其細緻和認真。用X光篩查胃癌對於醫生素質的要求很高、因為判斷其實很複雜、很容易疏忽。所以對比中國、你會發現中國一直以來無論效果好壞都是胃鏡篩查、你很難聽聞哪裡會用鋇餐X光來篩查胃癌。一些國內醫師覺得不可思議:鋇餐X光怎麼可能查得好?但事實是曾經幾十年間日本可以公費報銷的胃癌篩查手段就只有X光一個。

胃鏡篩查胃癌不是沒有短板。難受、對於很多人而言難受得要死——從嘴巴一路下去、一路就是乾嘔、不斷乾嘔、想要把五臟六腑都嘔吐出來的那種感覺、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明知胃癌如此致命卻依然寧可心存僥倖。

於是日本發明了經鼻胃鏡。經鼻胃鏡+簡易麻醉法、讓胃鏡的痛苦大幅度改善、顯著推動了胃鏡癌篩的普及。胃癌篩查的最後一步、就是胃鏡下採取組織、進行活檢、討論病理、最終診斷。一經診斷、則立即追加超聲波和CT來考察是否已經存在淋巴組織浸潤、其他臟器的轉移。

經鼻胃鏡與傳統經口胃鏡經鼻胃鏡與傳統經口胃鏡。

在治療方面、胃癌標準治療就是三大支柱:①胃鏡下手術。②傳統開腹外科手術。③化療。當胃癌發現得足夠早時、直接上①。具體而言日本目前非常普及成熟的手法是日本醫師研發的ESD(內鏡下黏膜下層剝離術)、這一術式中內鏡前端裝載電刀、在內鏡直視下可以將病灶整塊切除、是典型的局部微創手術。ESD在根治胃癌的同時、給患者帶去的身體代價非常小:通常術後24小時即可飲食、三四天后即可出院、胃的功能的完整性保留極佳、缺點是對於內鏡醫師的操作技術要求相當高。由於是日本首創、日本吸引著世界各國前來日本考察學習的同行。

胃鏡下胃癌手術EMR和ESD。

胃鏡下胃癌手術有EMR和ESD、皆為日本發明的術式。EMR更早更為簡單、但切除範圍有著固有局限、胃部通常不能超過2厘米。而ESD則完全進化、客服了這一問題、缺點在於對醫師的技能要求更為嚴苛。

日本和鄰國中韓兩國、三兄弟一起爭奪著世界胃癌發病率的巔峰。但在一個小小細節上、還有那麼些不同。這就是上文提到過的幽螺桿菌(HP)。是這樣的:

日本胃癌患者HP感染率:98%。

韓國胃癌患者HP感染率:95%。

幽門螺旋桿菌。

肝癌中、由長期感染肝炎病毒(B肝、C肝)誘發的比例高達90%。但一比較就知道:HP感染對於胃癌的貢獻程度要比肝炎病毒之於肝癌大得多。

如今早已知道(蕨經很久之前開始就分享過多篇相關主題文章)、HP感染是胃癌的強風險因素。對此不僅日本、全球很多地方開展過圍繞HP除菌對於健康人胃癌預防作用的介入性研究。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其他發達地區如歐美、雖然研究水平不低、但由於在這些國家胃癌發病非常罕見、即便開展研究也很難網羅到足以充分考察顯著差異的胃癌病例數(樣本)、導致多數研究因此(以及其他原因)而中途而廢。

這也是為什麼、癌症總體上我們要嚴重參考歐美權威機構譬如美國癌症學會(ACS)的指南和觀點、但在一些消化器官癌症、特別是胃癌這方面情況還真有所不同。還是那句話:胃癌是一種東亞土癌、這是非常特殊的、而日本又是應對胃癌水準最高、成績得到公認的國家。因此胃癌方面、日本的觀點非常值得重視。

2006年9月、日本醫師、北海道大學醫學部教授、北海道大學病院院長淺香正博的團隊發表了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的結果。這項研究中將544名被診斷早期胃癌、並且在胃鏡下接受了根治治療的患者分為HP除菌和非除菌兩組、以後續胃鏡檢查進行跟踪、每年1次、持續3年、觀察有沒有發生胃癌的『異所性再発』。這裡要特別解釋一下日語術語異所性再発是什麼意思:所謂異所性再発、是指同樣一個臟器裡、原來的癌被完全摘除之後、在這個臟器的不同位置上長出來的全新的不同的癌。注意、這和原來的癌沒有弄乾淨重新長出來、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複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何以如此?是因為就算原來的癌徹底弄乾淨了、但如果誘發原來的癌的環境沒有變化、那麼依然可能假以時日誘發出全新的癌。相比人體其他臟器、食道和胃是兩個特別容易發生異所性再発問題的器官。

結果觀察到、非除菌群發生24例異所性再発、而除菌群僅有9例。除菌群的全新胃癌發病的危險被壓到1%以下、相當顯著。這篇論文被刊載到了英國名刊柳葉刀、引發全球矚目。

因為這篇重要研究、日本幽螺桿菌學會於2009年發表指南、建議所有HP感染者一律除菌。雖然『HP感染患者應該全部除菌』這一觀點在國際上有分歧、在日本國內重要學會之間也有分歧、但再往後日本消化器病學會、日本消化器內鏡學會以及日本幽螺桿菌學會理事長聯名上書日本厚生勞動省大臣、強烈請求在民間擴大幽螺桿菌感染所引發慢性胃炎除菌的公費入保。

終於從2013年2月21日開始、因為HP感染而誘發慢性胃炎的患者們可以從醫生那裡獲得HP除菌處方了、而且還可以公費報銷、只要患者在胃鏡下被診斷由HP引發了慢性胃炎。而這、至今在全球只有日本做到。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必須在胃鏡下查出HP感染才能公費除菌?既然只要感染了HP多數就會發展成為慢性胃炎、那我去弄個更加輕鬆方便的呼氣試驗不是一樣精確、甚至更加高效嗎?好問題。這裡有著日本相當精細的考量—— 做了胃鏡、不僅可以知道有無胃炎(如果有胃炎則加做呼氣試驗來確定是否HP感染型胃炎)、還能掌握當時胃黏膜的病變情況。要根絕胃癌發病、則要根絕萎縮性胃炎、但不同人群在發現HP感染胃炎的節點上胃黏膜萎縮程度可能千差萬別、甚至一些高齡人群還可能直接查出早期胃癌——這一背景把握很重要。

一旦感染HP、接下來則幾乎必然發展為慢性胃炎、本人不知不覺。伴隨漫長歲月、日本患者中80%左右會在幾十年後發展成為程度不一的萎縮性胃炎、隨後一部分人因此罹患分化型胃癌、也就是通常我們身邊常見的那種老年型胃癌。但還有一種胃癌則不需要經歷萎縮性胃炎、而是直接從HP型慢性胃炎發展出來、這種非分化型胃癌則在年輕人群中更加常見、特別是女性、而且屬性窮凶極惡、非常致命。著名日本女主播黑木奈奈就被這種胃癌多去了僅僅32歲的最美年華的生命。

由於日本胃癌篩查歷史較長、覆蓋範圍廣、相關數據累積得相當充分——基本上、被篩查人群中約有0.4%會被查出胃癌、也就是每200個人中有一個人左右。而以往大多數日本國民都感染HP、因此可以認為HP感染人群每年有0.4%罹患胃癌、這樣一來就獲得了和前文所述差不多相同的發病比例。每年0.4%到0.5%的胃癌發病率看上去似乎並不那麼可怕、但要注意這僅僅是1年時間長度的比例。若1年是0.4%到0.5%、而每年都是這樣的發病率的話、HP感染者在估算個人自身患病風險時就需要考慮到風險的累積效應。於是HP感染者的終身胃癌發病率就變成了每10人中一人(一成)、這樣的風險絕不算低了。

在日本、胃癌的終生罹患率為男性每9人中1人、女性每19人中1人。遠比很多人想像的高。注意:中國雖然沒有這麼細膩的統計和估算、但不會有本質差別。

到這裡、日本的觀點開始發生變化:胃癌、不再那麼被認為是一種生活習慣病、而更是一種與感染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這一個思維變化非常重要。嚴格而言、胃癌依然和生活習慣有關係、譬如高鹽膳食、抽煙酗酒等等、依然是風險。可是這種風險、現在看來已經不是、應該說遠不再是首要風險了、HP感染才佔據了最高權重。否則、幾十年來日本積極倡導的生活方式改變不應該結果是無用功:每年穩定死去50000人、這不合理。而另一方面一些歐洲國家如德國飲食一樣高鹽、同樣抽煙酗酒、還有各種煙熏肉製品、不應該胃癌發病那麼罕見、這同樣不合理。

這一洞察、讓日本猛醒。日本從長期以來一直靠有點徒勞地宣傳生活方式改善、或者仰賴醫生們認真勤懇、孜孜不倦專注於胃鋇餐X光篩查這種二級預防手段、開始向著以HP感染對策為中心的一級預防大刀闊斧地挺進。

2012年日本政府的『國家癌症對策推進基本計劃』中、明確將HP感染與胃癌關聯、數十年來的胃鋇餐X光篩查思維被徹底改變。這一版本中同時被名列關係的還有HPV與宮頸癌、肝炎病毒與肝癌等等。

這裡分享今日日本對於HP除菌的若干理念。

重點之一是、將年輕與高齡人群予以區分。理由是、年輕人群若及早接受HP除菌、哪怕未來人生里胃癌的風險或許可以期待完全規避、即便有也會非常罕見。而年齡越上去則發病率越傾向於升高。

這裡的年輕不是指年紀越小越好。而是推薦中學生到大學生階段中、全部接受HP感染檢查、若檢查出陽性且無特殊自覺症狀、那就建議盡快除菌。日本認為在這一時期除菌、有助於將胃癌發生的風險降到無限接近零。不僅胃癌、還非常有助於預防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不得不說日本對於除菌的觀點是比較積極、甚至可以說是激進的。全球其他權威機構有著若干觀念分歧、尤其在無症狀下是否應該除菌這一點上。但為什麼會這樣、背景在上文已經充分說明、這裡不再贅述。相關的個人決策強烈建議在諮詢主治醫師的基礎上判斷。

因為這樣那樣的努力、日本交出的成績單是這樣的、讓我們用數字來說話。

2013年日本胃癌死亡人數:48632人。

2014年:47903人。

2015年:46659人。

2016年:45509人。

2017年:45226人。

↑不要說日本人口在減少導致了胃癌死亡減少、完全不是。對比腸癌和肺癌就一目了然了。

針對胃癌所努力實施的日本舉國公衛策略、這一整套系統、全世界還真的只有日本擁有、正在經歷。其交出的成績、讓2005年因為發現HP這一致病微生物而摘取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巴里·馬歇爾教授(為了研究HP他不惜以身試菌、大口喝下幽螺桿菌培養液、因此聞名於世。)對於日本、以及上文提到的對於積極推動日本HP應對策略貢獻巨大的淺香正博醫生·教授表示讚賞、認為『日本通過其胃癌公衛策略、僅僅4年間成功讓數百萬公眾接受了除菌、因而將胃癌的死亡人數降低了10%。這一結果其他各國也應該注目、應該考慮實施相似的計劃』。

1983年。日本有一位著名男運動員、以僅僅39歲的不可思議的年紀、被胃癌奪去了生命。他就是貓田勝敏、一位很有才華、很努力的專業排球手、曾經在慕尼黑奧運會上榮獲金牌。他身體素質不用說了、體型也非常健美、沒有不良習慣。

若只是生活習慣、應該如何說明他的胃癌?沒有辦法。然而冥冥中巧合的是、就在這一年、幽螺桿菌被人類第一次發現、論文發表在了柳葉刀。同時、日本在最近40年間幾乎每年因為胃癌喪命50000人、合計已經有200萬(而在中國、每年死於胃癌的人數是50萬)。。。

在如此致命的東亞土癌威脅之下、日本通過努力實現:

①全民篩查、竭盡全力追求早發現、早治療。

②改良篩查手法、開發全新術式、技術強化(經鼻胃鏡、ESD內鏡手術)。

③基礎研究、探明HP和胃癌的關係。

④公衛支持、經濟上推動廣範圍HP檢查與除菌。

⑤醫師總體上認真、嚴謹+高水準的專業能力。

⑦關鍵時間節點上改變胃癌的觀念:從生活習慣→感染致癌。

而在胃癌對策領域毫無爭議地達到了全球最高水準。未來若有一天人類完全征服胃癌的話、回望歷史、日本顯然在其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關鍵貢獻。有一句話叫做『多難興邦』、但這句話實際上只說對了一半:如果只是多難、那其實是一個悲劇。多難的積極之處、不過是逼著你別無選擇、唯有奮進罷了。若你不奮進、再多難也沒有意義。還好、面對胃癌這樣一個東亞鄉土疾病災難、日本算是很努力、也算是努力出成績了。

原文

胃癌 胃鏡 慢性胃炎 外科手術 癌篩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