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出現腫塊 耳鼻喉科醫師:不痛的要比會痛的更當心
頸部出現不會痛的腫塊,更要小心!南投50歲王先生摸到右側下巴有一顆2公分大的腫塊,出現已經3周卻沒有疼痛感,在妻子要求下,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醫師診斷是轉移性鱗狀上皮癌,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
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說,一般頸部腫塊是因發炎產生,良性淋巴腺炎會有疼痛感,通常2至3周內慢慢變小、甚至消失。但大部分癌症轉移至頸部所產生的腫塊是不會痛的,因此不會痛的腫塊反而更應該當心。
賴文森說,王姓患者戒菸、戒檳榔超過4年,但在頭頸部理學檢查時,右側上牙齦的黏膜有糜爛樣變化,患者說1個月前到牙醫拔牙,之後開始出現牙齦不適及腫脹,這兩周其他牙齒甚至有鬆動的現象。後來切片證實為鱗狀上皮癌。
賴文森醫師表示患者為第四期口腔癌,需要接受癌症廣泛切除手術和缺損重建,以及手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放射線治療,整個治療過程至少要三個月,5年的存活率約莫50%。
對於摸起來硬梆梆、越長越大、單邊不對稱的頸部腫塊,「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才不會錯失疾病治癒的黃金期,尤其是曾經接觸過菸、酒、檳榔的高危險群,脖子出現腫塊通常都是要命的警訊,一定要盡早就醫治療!若發現異常的頸部腫塊,建議可至耳鼻喉科,由專業的醫師協助安排頭頸部詳細的檢查。
推薦文章
-
李連杰曾缺氧大小便失禁!3次踏鬼門關險喪命「術後病況曝光」
-
手腕鼓起1粒腫塊,是腫瘤還是關節發炎?腱鞘囊腫多為良性但易復發 醫建議這樣處理
-
閻雲/從壁虎得到靈感的癌症療法
-
39歲二寶爸罹大腸癌末期「成功存活突破五年」至今仍努力工作養孩子
-
甲狀腺結節會自己消失嗎?良性就可以不理會?是否需穿刺看1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