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體癌持續增加 原來是胖女生越來越多
國健署公布「105年癌症發生資料」,多數癌症發生率持續下降或持平,但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呈現增加趨勢,針對甲狀腺癌,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分析,主要因超音波檢測儀器技術進步,微小腫瘤都能被發現,使治療數增加;婦癌科醫師表示,國內經濟好、吃得好,肥胖人數增加,子宮體癌增長趨勢擋不了。
雙和醫院頭頸部癌症治療團隊召集人暨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陳聰明表示,甲狀腺癌發生率增長最大原因為儀器檢查進步、健檢盛行,現行超音波技術可以發現小於一公分的腫瘤。他說,雖不是每名患者都會惡化,甚至有些人腫瘤終其一生都不會變大,但一般民眾聽到長有腫瘤都會害怕,希望開刀取出,才會讓診斷人數不斷增加。
陳聰明說,甲狀腺癌危險因子為高輻射及缺碘,但國內食鹽加碘,所以甲狀腺癌應缺碘無關。一般而言,因為甲狀腺結節初期非常小,民眾希望在0至1期自己發現罹患甲狀腺癌是非常困難的事,常因頸部外觀明顯腫脹,甚至癌症移轉影響聲帶、造成聲音沙啞,或壓到食道而出現吞嚥困難,才驚覺不對勁。
針對不斷成長的子宮體癌,台東馬偕醫院院長、婦癌醫學會常務理事王功亮分析,子宮體癌是「富貴癌」。過去我國子宮頸癌發生率高,子宮體癌反而較少,但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生活水平變好,吃得好導致肥胖者越來越多。許多研究指出,肥胖女性較容易得到子宮體癌,因為脂防會把體內的荷爾蒙全部轉換成雌激素的型態,雌激素過多就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
王功亮提及,子宮體癌初期症狀為不正常子宮出血,只要警覺性夠高,多數患者都能在第一期前診斷。提醒停經後婦女,若發現不明出血,或未停經快接近更年期女性血量過多,都應主動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當早期發現,經完善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以上,近年內視鏡手術、微創手術盛行,回復期縮短、治療快速。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吃綜合維他命可能只是浪費錢?醫師揭5個保健食品須知
-
骨鬆防治/蔡景州:50歲以上女性終身1/3得骨鬆,25%停經婦女是骨折高風險者
-
骨鬆防治/陳崇桓:不只是老人病!骨鬆年輕化危機,預防得從「骨質疏少」開始,政府4面向幫存骨本
-
《前輩健面聊》Podcast Ep9.單身女子新活法!方季惟的自在晚年秘訣
-
骨鬆防治/李茂盛:骨鬆為社會性疾病,應納入健康台灣政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