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型態 減少癌症風險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預防癌症,基因、環境因素或許不容易克服,但調整不良的生活型態卻是個人可做的努力。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避免接觸菸草、濫用酒精,控制感染及肥胖,可以大幅降低癌症風險。儘管許多癌症的治療已露曙光,但事前預防仍值得努力。
國際癌症研究總署主任克里斯多福·懷爾德表示,民眾總是比較關心如何治癒癌症而輕忽預防。目前癌症治療雖大幅進步,但減少癌症危害最理想的方式為預防及早期發現。
英國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伯納德·史都華特認為,改變不良生活型態,可減少癌症風險,政府應對含糖飲料課稅,從政策上力圖減少民眾飲用過多含糖飲料,降低肥胖的發生,進而減少肥胖所誘發的癌症。世衛的調查顯示,近六成的人不知道肥胖增加癌症風險。
此外,伯納德·史都華特指出,不少人仍不知道長期吃下過量的加工紅肉,恐增加腸道癌症的風險。酒精過量則造成口腔、消化道及肝臟相關癌症。
全球統計發現,肺癌持續蟬聯男性發生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大腸癌緊跟在後;女性則是乳癌排第一。
除了二手菸、細懸浮微粒等汙染外,醫師推估國人罹患肺癌的另一個主因是廚房油煙。廚房油煙中的致癌物成份包括異環胺類、多環芳香烴和硝基多環芳香烴等,經常吸入危害不小。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改善通風,儘量不要油炸、乾煎,多採用煮、燉的烹調方式。
醫師指出,肺腺癌的原因可能和基因、飲食、環境污染、空氣品質或居住環境有關,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許多研究也正在探討相關危險因子。
癌症還常伴隨其他健康問題,北市聯合醫院小兒科醫師吳宗侔表示,罹患癌症的兒童,由於免疫力差,多半也是感染的高危險群。
推薦文章
-
台大開減肥班30年首曝秘笈 紅藍錄三色蔬果各有不同效果
-
「心臟癌症」復發率、致死率都高!醫曝最大危險因子,超標愈多愈危險
-
性生活偏少無所謂?研究:若同時伴隨「2項因素」,死亡風險大增
-
「小腿變細」先別開心瘦身成功 最新研究指可能是老年常見疾病前兆
-
大量流汗後不能只喝白開水 醫師建議可遵循3個原則補充電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