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魚片搭配的「殺菌食材」讓259人食物中毒!專家揭蘿蔔抗菌的盲點

元氣網 YS Chen

近日日本愛知縣發生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259名顧客分別在21家居酒屋和燒肉店用餐後,出現了腹瀉、嘔吐和發燒等食中毒症狀,其中113人檢測出感染諾羅病毒,經調查後與食品加工廠提供給餐廳的「蘿蔔泥」有關。

這起事件也引起網友們討論,有些人開始對蘿蔔這個食材產生擔憂,也有人感到困惑,因為不是都說蘿蔔本身能「抗菌」嗎?對此,Otonanswer編輯部就請教到消化內科醫師安江千尋,進一步解釋食用蘿蔔的注意事項。

日本驚傳因「蘿蔔泥」導致的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蘿蔔不是抗菌嗎?為何還會造成食物中毒

醫師表示,蘿蔔、芥末等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異硫氰酸酯,這種天然有機化合物是辛辣味道的來源外,也的確具有抗發炎、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

然而,這並不代表蘿蔔有殺菌消毒的效果,蘿蔔無法消滅與預防造成食物中毒的諾羅「病毒」,認為它能當作殺菌食品原料的想法是錯誤的,食品衛生安全仍需仰賴食物的新鮮度、衛生習慣和妥善保存。

蘿蔔泥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嗎?

關鍵不在於蘿蔔本身,在於蘿蔔泥作爲生吃的食物,在製作、運輸或裝盤的過程中可能會被人源性諾羅病毒污染,而又缺乏能殺死病原體的烹調過程。

諾羅病毒感染力相當強,即使極少量也能造成感染,而且能在冷凍或60°C高溫下存活,餐廳和加工食品工廠只要某個環節不當,污染就可能會迅速蔓延。

所以愛知縣這起蘿蔔泥的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發生關鍵在於「生食、大量食用」,以及居酒屋與燒肉店「與人互動頻繁的供餐方式」。醫師提醒,無論在家中或外出用餐,都要注意供餐人員的健康狀況,仔細洗手,將餐具分開消毒,並避免在備料時將食材長時間置於室溫中。

醫師提醒,蘿蔔本身並無食安疑慮,生食的製作、保存方式與用餐模式才是病毒傳染的根本原因。

安全食用蘿蔔的方法

生蘿蔔泥最安全的食用方式是當天適量製作、當天食用完畢,冷凍會導致蘿蔔口感和品質下降,而且無法有效預防諾羅病毒,如果需要保存,可以將蘿蔔泥放入乾淨的容器中,冷藏4度以下並在第二天食用完畢。

蘿蔔泥在室溫下最多放置兩小時,如果出現變質跡象,例如:變色、變黏,或發出酸味,都要立即丟棄;加工蘿蔔絲產品也須嚴格遵守標示的冷藏溫度和保存期限,並在開封後儘快食用。

食品衛生安全也是預防食物中毒關鍵,烹飪前後務必用肥皂洗手,生食和熟食砧板與料理區域應分開,使用過的餐具清洗後應放入攝氏35~40度的沸水中消毒1分30秒以上,或使用氯濃度為200ppm的食品專用次氯酸鈉消毒,供膳人員如果出現腹瀉或噁心等症狀,應停止烹飪工作。

最後醫師提醒,嬰幼兒、老年人、身體虛弱者或生病患者應選擇新鮮烹調的食物,避免生食、醃製食品和長期放置於常溫的食物。

蘿蔔 諾羅病毒 食物中毒 消毒 生食

推薦文章

>